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网络整理 2019-06-14 最新信息

太康者,姒姓,夏后氏,不太有名气是吧?

跟你说俩有名气的,一个叫大禹,是他的爷爷,一个叫夏启,那是他的老爹。

对的,太康就是夏朝的第三位君主。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作为夏后启的长子,太康在启死后继承王位,但是只当了一年,屁股底下的王位还没捂热,便爆发了后羿之乱。

据说,即位后的太康非但没有继承祖父辈的英明神武,反倒整日沉湎于酒色田猎,无心朝政。

一次,太康如往常一样带着亲信族人外出打猎,并数月不归,导致国中空虚,东夷族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便趁机起兵,攻占了夏朝都城斟鄩。

一无所知的太康在往回返至洛水时,后羿的人马突然出现,阻住了去路。

太康无奈,只得到处流亡,最后客死戈地。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太康死后,他的四弟仲康继承了王位,但是大权却旁落至后羿的手里。

后来,王位又传到了仲康的儿子相手里。但是,此时的夏王已完全失去了权力,成为了十足的傀儡。

后羿见实际成熟,便放逐相,自立为王。

自此,经历后羿以及烹杀他的寒浊两代,直至相的儿子少康复国,约四十年的时间,被称作太康失国。

可是,对于夏朝来说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无论是《史记》还是《后汉书》,都语焉不详,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史记.夏本纪》)

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已后,世服五化。(《后汉书.东夷列传》)

或由于史料太过不详(不过整个夏商之前的故事都有赖于传说,按说也无所谓史料详实与否),也或许是由于太史公与范晔有某种顾虑,总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模糊的陈述。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幸好,我们从《史记》集解以及一些野史稗闻中窥出了些许端倪。

"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史记》集解.孔安国语)

孔安国说,太康整日沉迷田猎,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因而被后羿驱逐,不得返回国都。

在这里,孔安国用了"逐"字,却不是"攻"或者"伐",就颇令人值得玩味。

"逐"是放逐、强迫离开的意思,用于集团内部实力强大的一方赶走无法容纳的另外一方。

但是,太康是宗主国国君,后羿不过穷乡僻壤一小小诸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其获得了代天行事的权力,而太康又似乎毫无抵抗之力呢?

这也就牵扯出整个事件中的几个疑点。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疑点一:

太康虽然不理朝政,但毕竟乃一国之主,发生了后羿控制国都这么重要的事端,竟然浑然不知,以致狩猎结束才往回返程。

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有人刻意闭塞了消息。

或可以归结于那个时代消息传递不便,但是,地处东夷的有穷氏部落远在千里之外,何以得知的太康离开了都城,又怎么获知的夏朝国都守备空虚?

疑点二:

后羿拦截太康的时机地点也很有意思,恰巧是在太康走到洛水南岸的时候。实力强大的后羿既不过到河那边追杀,也不让太康过到河这边来一决雌雄。

拦而不战,于权力争夺而言,这跟前辈太康的爷爷剿灭有扈氏和后世商汤灭夏以及武王伐纣的壮观场面比起来,可谓太过不温不火。

难道是后羿更加仁慈么?

显然不是。事实上,骨子里的后羿比上述哪一位都更加荒淫残暴。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那么,唯一的可能解释就是两个字"妥协"了——放逐太康是后羿和某一方势力达成妥协之后的产物。

并且,以后羿当时的势力而言,尚不能违背这种约定。

疑点三:

太康死后,他的四弟仲康继承了王位,但却被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掌握了实际权力。

问题是,如果后羿是暴力夺权,剪除了夏后氏的统治,为什么还要把仲康推上王位?

而倘若仲康是劫后余生,延续夏后氏的遗脉,为什么不是在后羿的势力范围之外独立建国?

种种迹象似乎在印证一个大胆的猜测——太康失国不像片言只语记载的那么简单。

很可能地,太康亡国实乃一场萧蔷之祸。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追根溯源,这恐怕还得从尧舜禹禅让和夏启建立家天下说起。

不管后世在尧舜禹的帝位传承上有多少权谋斗争之说,但事实上却不能改变三者之间没有血缘的禅让关系。

这种帝王传承的方法,虽然以虞舜和夏禹的实力作为后盾,但经过前期舜的试验、后期禹的固化,便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制度。

之所以称之为"约定俗成",是因为它只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预期认同,但却并没有以某种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作这样区分的原因在于,"约定俗成"的东西在永续地被遵守方面,存在一种很大的不确定性。

倘若当事人都是道德高尚的谦谦君子,抑或都是如虞舜和夏禹那样本就众望所归的翘楚,那自然是没话说的。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完全靠道德来约束,时间长了,总会出现意外。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夏禹在世的时候,在大体上还是遵守禅让制的,早期也着力培养了一个接班人叫皋陶。

可是这皋陶命不太好,英年早逝,于是,夏禹和部落联盟的长老们又物色了一个人选——伯益。

此人辅佐夏禹治水有功,也是颇有才能,但遗憾的是,他在储君位置上还没坐多长时间,夏禹就殡天了。

这样就留下一个问题,虽然伯益即位名正言顺,但却略显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于是,这个时候,本来就觊觎王位,或许也被暗中培养了若干年的夏禹的儿子启,跳了出来,强行上位。

夏启之所以能够如此,肯定是获得了不少的支持力量的,但作为一项连续实行了几代已经在人心中留下烙印的禅让制,突然被强行打破,那自然也是会招来许多反对的。

其中就以东夷部落的有扈氏反对最为激烈,其以"王道由天定,非人所能改"为由,拒绝出席由夏部落举办的安天大会。

"老虎不发威你当人病猫啊",夏启于是决定发动东征。

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覆灭,族人全部被杀。

残酷的杀戮,虽然震慑了四方,巩固了夏王朝家天下的制度,却也埋下了东夷部落仇恨的种子和夏王朝内乱的诱因。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历史有时候本就会出现一定的反复。

夏启年老,变得有些不思进取,不仅自己终日沉湎于歌舞声色,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的儿子太康。

最要命的是,启去世前没有留下关于继承人的遗嘱,这个对于家天下来说显然是要命的。

结果五个儿子各不想让,互相争斗,虽然太康以长子身份最终胜出,但却深刻暴露了王朝内部的矛盾和弱点。

当然了,太康沉湎娱乐和荒废朝政是真,所以在其游猎数月不归时,他最小的弟弟武观便跑到洛水北岸作了《五子之歌》,怀念大禹的功绩,数落太康的失德,随后发动叛乱。

不过显然,对王位抱有觊觎的并非他一人,王位争夺战最终以拉来有穷氏作为外援的仲康一方获胜而结束。

为了尽量减轻对王朝的振动,仲康事先跟后羿谈好了条件,包括不伤害太康性命,不对夏朝臣民进行屠戮,不改国号由自己继承王位等。

作为回报,有穷氏部落从此以后永远不用再向夏部落上贡。

只是令仲康没想到的是,后羿的野心远不只此。太康被驱逐后,后羿不仅掌握了几乎全部实际权力,而且还在若干年后废相(仲康儿子)自立。

至于后来取代后羿的寒浊,更是变本加厉,不仅追杀了相,而且还要对整个夏王室斩尽杀绝。

得亏的是,相的遗腹子少康,英武盖世,经过一番卧薪尝胆和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复国,并实现了"少康中兴",从此夏王朝的传承也就彻底转到仲康这一系上来。

引狼入室,传说中的太康失国,竟是一起被抹去痕迹的萧蔷之祸?

以此来说,仲康"引狼入室",造成夏王朝短暂亡国的旧事被抹平,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作者:路上阡陌侃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82247959940352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后羿   大禹   史记   夏朝   孔安国   中康   后汉书   舜帝   伯益   夏王启   萧蔷   皋陶   范晔   法律   司马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