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张居正改革:青年成长之路(张居正变法叫什么)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说起张居正改革大家都不陌生,好多人也论述过整个改革过程,冲着对于改革者的崇敬之心,我也来聊一点自己的理解。因为这个文章是写来自己看的,可能不会有太多人看,有些观点可能有点主观。

张居正改革:青年成长之路

张居正改革之所以让我着迷,在于他发动改革的动机。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比较著名的几次改革,商鞅变法,其主要推动者是秦穆公,秦穆公作为秦国国君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避免于他国被消灭,尤其是当时的魏国对秦国虎视眈眈,迫于这种生存压力,穆公选择了商鞅来帮助自己使秦国强大,而商鞅正好也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自我的抱负,双方一拍即合。说起来是不是很像现在企业的董事长和CEO的关系。后边的王安石变法,范仲淹庆历新政大多如此。尤其这两个改革,失败很快就是董事长意志不坚定,没有一直支持CEO的工作。

而我们来看看张居正的改革。却和其他几次不同,首先张居正的人生非常顺利,自小就是乡里有名的小神童,他十二岁就通过童试,获得了秀才身份,并获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赏识,同时李士翱还亲自帮他把名字由张白圭,改名张居正,意为秉公居正。

张居正改革:青年成长之路

张居正之后参加乡试,又被当时的湖北巡抚顾璘看中,这个顾璘更有意思,觉得张居正这人能够成为未来的宰辅,刻意让张居正落榜,以此来磨练心性。从张居正这个经历证明,只要你本事够硬,所谓的关系会自己来找你,甚至于帮你规划人生路线。

张居正后来的表现,充分证明李士翱和顾璘的眼光。落榜的打击并没有多大影响,张居正二十三岁那一年,成功通过会试和殿试,获得二甲第九的成绩。

可能有人对于二甲第九的成绩没有概念,这里就扯远一点,说说明朝科举。明朝殿试是最后一关,殿试一般会由皇帝主持,这个考试倒不是淘汰制,而是对通过会试的人进行一个排名。明朝一届会试通过的人一般在300人左右。排名前三的,称为一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状元按例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品级为从六品。榜眼、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品级为正七品。从第四名开始大概到九十名左右的,被称为二甲,这些人的任职基本会安排到京城各大衙门,比如六部这种职能部门。再剩下的人员就是三甲,这人的任职安排就要看运气了,要么在京城各部门见习,有空位置就替补,要么就会外派地方,不过位置也不差,有些直接就会担任县令,可见明代科举的含金量非常高,能够进入殿试基本就正处级干部起步了。所以张居正二甲第九的成绩绝对是优等生。

同时张居正还获得了一个更大的成功,他通过了翰林院的选拔,成为了庶吉士。庶吉士不是官职,而是从二三甲中选拔擅长经史的人员,到翰林院学习观政,时间一般是三年。翰林院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咨询机构,偶尔还要给皇帝讲课,这样的高的平台也就使得,翰林院的人,后期的发展会非常光明,甚至于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毕竟不管啥时代,都是靠近领导的地方提拔才快嘛。

张居正改革:青年成长之路

Tags:张居正   明朝   顾璘   商鞅   秦穆公   范仲淹   我在宫里做厨师   京城十二时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