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网络整理 2022-03-28 最新信息
前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2年开始,到1688年结束,中间经历了46年之久,在这46年中,有内战、有政斗、有独裁、有复辟,可谓是一波三折,最终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中“光荣”地结束了46年的革命。话说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王党军队被议会军队打压下去,议会军取得了内战的胜利,查理一世想要投靠苏格兰人也最终被苏格兰以40万英镑贱卖给议会,被囚禁起来等待最终命运。第一次内战结束了,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最大的内部战争也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流血的革命即将结束,这只是革命流血的开始。

一、第一次内战后的三派政治内斗

1647年,在英国内战结束后,议会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但是议会内部也因为政见和利益不同,而产生了激烈的政治内斗。要了解1647年的英国政治内斗,就必须了解议会中的三个派别,那就是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

从代表阶级来看,长老派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利益,这一派在议会中掌握着实权,独立派代表的是中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这一派在军队中掌握实权。在革命爆发之初,长老派掌握着军队和议会的双重大权,所以最初无能的议会军领袖埃塞克斯伯爵也是长老派的一员,由于长老派执掌军队的无能,克伦威尔等独立派在1645年的议会军队改组中将长老派驱逐,由独立派的费尔法斯和克伦威尔执掌军权。独立派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派在议会中属于较弱势的一派,代表人物是约翰·里尔本,但议会军队中的许多士兵也属于平等派,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初期依附于独立派,后来也和独立派产生矛盾。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1:平等派代表约翰·里尔本

最初的矛盾是长老派掌控的议会和独立派、平等派掌控的军队的矛盾。长老派议会和军队的政见不同,长老派主张保留君主制,打算和查理一世妥协,反对共和制,曼彻斯特伯爵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他曾在马斯顿荒原之战后说道:“哪怕我们把国王打败九十九次,他还是国王,他的后代还要接着做国王,但是只要他打败我们一次,大家都得被绞死,我们的后代就得全部做奴隶。”这句话着实不能让人理解,只能说他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忠实拥护者。

长老派打算与国王妥协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两派的不满,况且内战的胜利也是军队殊死拼搏换来的,他们不能忍受长老派的做法。此外,军队和长老派的矛盾不只是政见不一,在内战后,议会没有“善待”军队,士兵们得不到应有的薪水,生活艰苦,这使得军队和议会的矛盾日益加剧,而长老派为了处理其他两派政见不一的问题,他们决定解散军队,这成了军队和议会矛盾的爆发点。1647年2月,长老派议会通过了解散议会的决议,这个消息传到军队,立即激起了士兵们的愤怒。平等派和独立派联合起来共同抵制长老派议会解散军队的决议,甚至要求解散议会重新改组。很明显,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军队是有优势的,而长老派只有嘴皮子。8月6日,军队顺利地进入了伦敦,清洗了议会中长老派的主要人物。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2:克伦威尔

解决了长老派后,军队掌握了政权,但此时平等派和独立派又产生了矛盾。以克伦威尔的独立派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财产资格限制选举制和两院制,但平等派希望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男子普选制和一院议会,平等派还写下了《人民公约》表达自己的主张。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主张,为了解决二者冲突,10月28日,独立派和平等派的代表在伦敦城外的普特尼教堂举行会议,但是双方持续了十几天的激烈辩论,也没有能够统一意见,甚至矛盾发展到更加无法调和的地步。11月11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解散了会议,四天后,军队在魏尔的一次集会上,对结果不满的平等派士兵决定在集会上起义,结果遭到了克伦威尔的血腥镇压。

二、一统英伦,平定叛乱,斩首国王

真正结束了平等派和独立派纷争的是英国第二次内战,由于国内的政治斗争激烈,国王查理一世逃脱了议会的控制,逃到了怀特岛,准备对议会掀起新的反击。查理一世和被清洗的议会长老派进行了秘密联合,且联合苏格兰人对英格兰议会进行反攻,南威尔士的保王党军队也趁乱掀起了第二次内战。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3:查理一世

1648年2月,内战的爆发促使平等派和独立派再度联合,克伦威尔指挥军队在几个月内就平定了王党的叛乱,在8月17日,克伦威尔的军队在普雷斯顿击败了汉密尔顿领导的王党军队,接着在8月底,克伦威尔攻下了王党军的最后据点科尔切斯特,再次抓获了查理一世,结束了这场短短几个月的闹剧。

第二次内战结束后,克伦威尔对国王彻底失去了信任,决定对国王进行审判。在对国王进行审判的问题上,议会再次产生了分歧,主要是议会中的长老派势力反对审判国王。克伦威尔再也不能忍受长老派的所作所为了,他命令普莱德上校带领军队封锁了议会,对议会中的长老派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只剩下了平等派和共和派议员,经过普莱德清洗后的“长期议会”也被称为“残缺议会”。

1648年12月,残缺议会没有了长老派的阻碍,顺利地以叛国、挑起内战和破坏法律等多项罪名起诉查理一世。1649年1月28日,法庭对查理一世处以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两天后,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清晨,查理一世在伦敦围观市民的注视下缓缓走上断头台,查理一世要求穿着单薄的衣服,以借寒冷掩饰他因害怕而颤抖的身体,最终在断头刀落地的一瞬间,英国人似乎结束了一个王权时代。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4:查理一世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取消了上议院和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这正是当初平等派所主张的,他们的部分主张如今都得到了实现。而平等派未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向掌权的独立派争取实现更多的政治主张,但是,代表英国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平等派还是没有和独立派合到一块去,最终他们遭到了独立派的镇压,慢慢消失在了英国政坛之中,连同平等派一样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一个类似于“社会主义”的掘地派运动也被议会占压下去。

除此之外,议会派军对爱尔兰和苏格兰进行了征服。1649年8月,克伦威尔率军在爱尔兰登陆,对爱尔兰进行了残酷的征服,直到三年才完成了彻底征服,造成爱尔兰地区人口剧减、社会经济严重倒退。除了爱尔兰,还有苏格兰,因为苏格兰虽然在第一次内战中帮助了议会军,但是苏格兰人在第二次内战中帮助了查理一世,此时,他们还推查理一世之子查理·斯图亚特为苏格兰国王,还入侵了英格兰。1650年7月,苏格兰军队被从爱尔兰调回的克伦威尔击溃,查理·斯图亚特被迫流亡欧洲。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5:英国古地图,当时并不包含爱尔兰和苏格兰

三、“护国公”克伦威尔的独裁

平定了国内的反对者,独立派现在已经掌控了全局,克伦威尔作为独立派领袖也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尽管他还没有把这种权力表现得很明显。克伦威尔想要对英国进行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得到“残存议会”的同意,或许是认为议会和自己的政见不合,或许是被强烈的权力欲望所驱使,1653年4月,克伦威尔解散了“残存议会”,接着又在12月16日宣布自己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公,建立起了军事独裁的统治。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6:克伦威尔解散议会

关于克伦威尔独裁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为实现自己主张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说他是被权力欲望所驱使,事实上这些都是存在的。建立独裁统治确实是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最佳手段,毕竟少了议会这块绊脚石。克伦威尔的权力欲望也是他独裁的原因之一,当被克伦威尔册封为爵士的亨利·马腾向他表示感谢时说道:“谢谢您,陛下”,克伦威尔表现得很满意;当克伦威尔询问一名议会议员如果有人想称王会怎么样,议员回答道:“如果有人想称王,那他必须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后代。”听到这个回答的克伦威尔非常不高兴。从这两件小事可知克伦威尔的权力欲望仍是他建立军事独裁的一大原因。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7:克伦威尔

为什么克伦威尔不打算称王?或者说很多人希望克伦威尔接受王位,但为什么克伦威尔拒绝了称王?很多人把拒绝称王当作克伦威尔不想称王的理由,但这样考虑有些欠妥,首先克伦威尔称王之后也得不到更大的好处,而且他和国王斗争了多年后也明白,称王必然会激起很多人的反对,这样对他目前的地位是不利的。克伦威尔担任的“护国公”其实在很多方面和国王相差无几,只不过缺少一个称号罢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继续选择当护国公,偏偏要学袁世凯称帝(误,那时候还没有袁世凯)。

在宣布自己为护国公当天,克伦威尔颁布了新宪法《施政文件》,规定护国公终身制,对权力进行了划分,并将全国划为11个军区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期间,更像是开明君主的专制统治,他没有像斯图亚特王朝那样进行了残暴的统治,他的许多举措都对英国产生了有利影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航海条例》的颁布和宽容的宗教政策。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8:克伦威尔

四、光荣的不流血政变

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去世,他的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继任护国公,但是理查德没有克伦威尔的能力,护国公的位置是做不了多久的。1659年5月25日,由于无力镇压王党的叛乱,议会宣布复辟君主制,护国公体制便被推翻,理查德只能流亡欧洲,而理查德的流亡也代表着另一个欧洲流亡者回归英国,那就是查理·斯图亚特。

1660年,议会决定迎回查理·斯图亚特,这意味着斯图亚特王朝将复辟,但是在回到英国前,查理·斯图亚特和议会于4月4日在荷兰签订了《布列达宣言》,这项宣言的主要内容是对查理·斯图亚特的复辟提出了条件,要求他不能对除了处死查理一世之外的人进行追究和迫害,不得变更内战期间没收的王党的土地,不得进行宗教迫害,这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查理·斯图亚特在复辟后对国内进行大规模反攻倒算。5月5日,查理·斯图亚特回到英国即位,是为查理二世。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9: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即位后,吸取了查理一世的教训,和议会的关系较为缓和,即位后的查理二世没有对内进行反攻倒算,只在《布列达宣言》的允许范围内处死了9名曾经同意处死查理一世的人,并将克伦威尔的遗体挖出斩首示众。查理二世对克伦威尔遗体斩首的事情使后来对这段历史和这名君主不太了解的人误认为查理二世是个疯狂的专制君主,复辟后对国内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事实上并没有,他遵守《布列达宣言》,也没有试图挑战议会的权威。

总之,查理二世是一个较为明智的人,但是他的弟弟詹姆士·斯图亚特就不一样了,詹姆士由于是查理一世的第二个儿子,所以根据传统,詹姆士也可称为“约克公爵”。约克公爵曾经和查理二世共同流亡欧洲,后来跟随查理二世回国,但之后他信奉了天主教,查理二世是反对的,由于查理二世没有子嗣,议会也不能容忍一个天主教徒成为王位继承人。1673年,约克公爵甚至娶了法国信奉天主教的公主为妻,为了缓解国内情绪,查理而是将其流放到布鲁塞尔。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10:查理二世

约克公爵引起了议会的不满情绪,一部分人主张取消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并且提出了驱逐约克公爵的《排斥法案》,这一部分议员被称为“辉格党”,而反对这一提议的被称为“托利党”。双方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辩论,查理二世自然是站在反对派这一边,但是为了防止查理二世为了约克公爵而迫害议员,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对议员的自由发言进行保护。

因为辉格党人数较多,查理二世为了维护约克公爵解散了议会,这或许是他在即位之后和议会关系最紧张的一次,查理二世最终依靠托利党狠狠打击了辉格党,最后约克公爵还是回到了英国,并保住了王位继承权。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他的弟弟约克公爵顺利继位,是为詹姆士二世。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11: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即位后,采取了许多维护天主教的措施,他颁布了《容忍法令》,废除了一些禁止天主教的法令,并且亲自任命一些天主教徒为高级官员,他还企图打击议会,废除了查理二世时期颁布的《人身保护法》。

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的行为立刻引发了不满,但是还不足以彻底激怒议会,因为当时詹姆士二世无子,所以他死后只能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女儿玛丽,玛丽是詹姆士二世将其嫁予了信奉新教的威廉,所以玛丽是信奉新教的,待詹姆士二世一死,英国的天主教也就不复存在。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詹姆士二世在1688年6月喜得一子,结果议会中包括辉格党和托利党在内的多数人都出来反对詹姆士二世,最终他们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玛丽和他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共同执掌王位。

一波三折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不流血”光荣变革

图12: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

1688年11月,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得到消息的詹姆士二世出逃欧洲。1689年2月威廉和玛丽即位,一个月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1642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第一次内战、议会三派的斗争、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一波三折,最终在1688年的不流血政变中赶走了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通过《权利法案》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宣告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Tags:英国   奥利弗·克伦威尔   政治   伦敦   民主   寇特·威尔   怀特岛郡   胜利退出演艺圈   法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