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做为收揽士人和标榜正统的手段,科举制自从产生兴盛之后,就被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直到蒙古元朝,遇到对科举不感兴趣的蒙古统治者,科举制就被弃之如履,惨遭停废。
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化,也曾想过恢复科举考试,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未果,之后成宗、武宗在位也没有成行,到仁宗时,接受师傅李孟等人的建议,于皇庆二年(1313)下诏制订科考条例,并在延祐二年(1315)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得进士56人,史称“延祐复科”。
1,元初不恢复科举考试的原因
蒙古选用官吏,是以“跟脚”取材,大多数高官都是通过承袭和恩荫,中低层官员就是通过举荐和“以吏入仕”,他们多数都是文化水平极低,甚至有不识字的,就免不了闹笑话。
至正年间,淮东路有一路总管在任,看省里的文书,有一句“辨验收差课程钱谷”,他不认识“辨验”二字,读成“便检”,就召见吏员大骂:省里的文书说“便检钱”,许多钞在库,如何不便检?
还有一个县令,修理谯楼,读“谯”为“焦”,又读“羁管”为“霸管”,水平之低劣成为一时笑谈。(《日闻录》)
这样的官员自然不能做事,因此,从世祖忽必烈时代,就不断的围绕这科举考试行废问题探讨。至元初年,忽必烈就和史天泽探讨过恢复科举考试的事情,“而未果行”。

至元四年(1267,宋咸淳三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鄂等人提出,请复科举考试,“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胥吏,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
王鄂的意思是说,不开科取士,既造成人才的浪费,还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恢复科举是很迫切的要务。忽必烈采纳了他的意见,让有关部门议立程式,还效法前代立国学,选蒙古贵族子孙百人跟着汉儒学习经书,之后又未果。
至元十一年(1274,宋咸淳十年)十一月,时隔七年,有关部门才把拟定的科举程式呈给东宫太子真金,真金让分为蒙古进士科和汉人进士科两科,立为制度,结果又“事未施行”。
至元二十一年(1284)九月,丞相火鲁火孙与留梦炎等人进言,“皆以为天下习儒者少,而由刀笔吏得官者多。”建议进行科举考试,让蒙古士人、汉人儒吏以及阴阳、医术者都参加考试,鼓励士子安心向学。“惟贡举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
忽必烈这次还是欣然赞同,然后呢!仍是无果,科举制度并没有恢复。之后成宗、武宗时期也曾经讨论过,就是没有实施。
通过元史选举可以看出,从忽必烈到成、武时代,都曾围绕着恢复科举考试的问题展开各种争论,那他们争论什么呢?只见讨论而不见实施,又是为什么?
自然是因为有反对的声音存在,反对恢复科举考试的是蒙古、色目、汉人贵族家庭,因为一旦恢复科举,势必影响他们依靠承袭、恩荫补充官员队伍的特权,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了,当然反对。

有反对者自然就有支持者,但支持者自己也吵成一锅粥,他们又为啥吵呢?
吵吵考试用哪朝制度,吵吵考什么科目,这一派赞成采用宋、金的考试科目,注重文学和经学;那一派理学家们反对,认为应该去掉文学,注重经典和策问,谁也说服不了谁,就这么吵啊吵,反对者们都不吭声了,就看这些支持者们吵。
如此没完没了的吵吵,科举考试自然一直没有恢复,忽必烈时代的补充官员途径还是蛮多的,比如从前朝旧臣选用,从各路、府、州地方官员选用,还使用大量吏员出身的官员,这些补充的途径淡化了开科取士来补充官员的迫切性。忽必烈摸摸胡子说:不着急,你们慢慢吵!
还有一条原因就是,有些士大夫认为南宋和金朝的灭亡原因就在于科举出身的官员空谈误国,因此大家都对科举出身者持鄙薄的态度,在忽必烈面前比较有话语权的理学家许衡,就很厌恶宋金科场遗风,对立即恢复科举不感兴趣,许夫子认为首要之务还是兴学育才方面。
到了仁宗时期,世祖以来的补充官员途径已经不实用了,形势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国家制度日趋完善,就需要官员的水平提高,因此,请求恢复科举考试的呼声再次高涨起来。
2,延祐复科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十月,中书省奏请恢复科举考试,“今臣等所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
元仁宗采纳这个意见,下诏制订科考条例,正式恢复科举考试,并在皇庆三年(1314,延祐元年)八月首行乡试,于次年(1315,延祐二年)二月会试京师。
由于理学家们占据上风,科举考试的科目重经学而轻文学,还指定朱熹集注的《四书》为所有参试者的标准考试书籍,以朱熹和其他宋儒注释的《五经》做为汉人参试者增加科目的标准书籍,这个新制度的实行,确定了理学在学说中的正统地位,被后来的明清两代沿用下来,与八股文相结合,垄断科场,成为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手段。

元代的科举考试规定大致如下:
- 其一,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在八月举行,会试在乡试次年二月举行,殿试在之后的三月举行。
- 其二,参考的士子年龄在25岁以上,要有孝悌、有德行、讲信义的好名声,被各级层层举荐,才有资格参考。如果有徇私舞弊滥举荐的、应该举荐而不举荐的,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都要体察究治。
- 其三,在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参加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75人,会试在这三百人中选一百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25人。分卷考试,试卷自然是“蒙易汉难”,蒙古、色目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两榜状元以右为尊。
元代科举考试,自从仁宗延祐二年(1315)首次举行,到惠宗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会试,一共举行了七次,又被停废,至正二年(1342)再次恢复,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科,又举行了九次,终元一代,共开科16次,录取两榜状元32人,考中进士共计1139人。
通过元代进士的人数可以看出,元朝在严格控制进士的数量,就算恢复了科举考试,对享有特权的贵族阶层也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
即使是恢复了科举考试,也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儒生们的前途,儒生们也没有像前朝那样有很多飞黄腾达的机会。

3,猴格说
虽然元代恢复的科举充满了民族歧视色彩,作弊和欺诈行为还很严重,因为录取人数存在严重的民族差异,就有些“聪明的”汉人或者南人为了取得好处,伪造自己的种族,假冒蒙古、色目人去参考,我们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户口迁移到某些地区参加高考,性质和元代这些考生是一样的。
凡事有利有弊,元代科举也不是一无是处:
最起码对民族间的融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鼓励蒙古人、色目人学习汉文化,出了不少名士大儒,也让江南的士人得到进入官场的机会。
元代的科举在考试中兼顾各个民族的利益(当然不能无视那赤果果的偏袒),调动了各个民族的积极性,也算为后来的国家统治多民族提供了借鉴撒!
元代科举的考题还不死扣书本,形式比较灵活,都是以时务为主,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拘格律”、“务直述”,这样,就为考生开拓思路、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空间,和后来明清时代僵硬的考试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就是这样。
图表系猴格自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元史、剑桥中国辽夏金元史、元代科举制度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本文作者:猴格大人(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6466393564447240/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 搜索
-
- 06-02整编74师战功赫赫名将众多,为什么张灵甫能够当上师长
- 06-02王阳明:别想太多,做了才能有结果。
- 06-02《说岳全传》宋营众将排座次,高宠第一?别忘了还有他!
- 06-02未成年人获罪可宽免是永恒的主题,谈西周至唐的相关法规
- 06-02徐志摩与陆小曼:才子佳人结婚五年便彻底决裂!
- 06-02菲律宾版花木兰!女兵扛枪与日军搏杀,成二战女英雄
- 06-02霍去病对士卒相当严苛,为何士兵却十分爱戴他?建立战功最重要!
- 06-02北庭故地——昌吉:天山天池——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
- 06-02康熙皇帝给我们高不可攀的帝王形象,真实的康熙皇帝是什么模样?
- 06-02老照片:孙中山葬礼现场曝光,数以万计百姓泪流不止
- 999℃一架从北京飞波士顿航班起飞后着火 夺取神格qidian已安全着陆|航班|着火|波士顿
- 999℃9月出新专辑 “电竞田馥甄”超越冯提莫?天森康宝_玩家聚焦_游戏
- 997℃“古井贡201觐7中国首届扶贫公益摄影大展”在京启动|台湾|扶贫|公益
- 997℃全国政协原常委孙怀山被双开 终止人大代表资格|孙怀山|家传方略全国政协
- 997℃百万网友助力行动夺宝英雄团2者联盟2018公益盛典|慈善|公益|白岩松_公益
- 994℃灰犀牛还会来飞腿大侠马步云?中国整体地产泡沫只有30%是真相吗 ?|地产|房地产|融资_财经
- 993℃4月份内蒙古边贸进出口洪尧叶子实现双增长|边贸|进出口|内蒙古
- 993℃专访任志强、艾路明:企业家做环保是不是做秀|中国经济周刊_财湖南信息网经
- 992℃雷军首谈创业孤独时刻:在所有人治高血压的民间偏方都劝我把产品卖贵的时候|雷军|小米_科技
- 992℃京新高速——世界上穿女性人际心理健德堂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高速公路|沙漠|全线通车
- 06-01皇宫中的宫女、太监们怎么沐浴、如厕?等级不同待遇也不一样
- 06-01中国历史上最弱中央统一王朝,汉族人口大减,第一个被外族所灭!
- 06-0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却不知其子会成马谡第二,彻底葬送蜀汉国祚
- 05-31她是康熙最早的妃子,本有机会成为皇后却被父亲连累,后登上后位
- 05-31为更好控制中国,此国将皇室美女嫁给一人,妄图成为“太上皇”
- 05-31日本战败后,此陆军大将想效忠天皇,剖腹两次都不成功
- 05-31谈迁和《国榷》的情缘:矢志不挠著明代史书,终成私人编史的绝唱
- 05-31延祐复科,被停废的科举制度在元朝的坎坷复兴路
- 05-31斯巴达霸权为何仅维持了短短30年,就如流星般陨落?
- 05-31丧家的各诸侯的精英走狗——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标签列表
-
- 历史 (279)
- 内蒙古 (153)
- 不完美妈妈 (96)
- 清朝 (85)
- 明朝 (77)
- 文化 (66)
- 日本 (54)
- 政治 (50)
- 三国 (50)
- 曹操 (50)
- 经济 (50)
- 中国历史 (50)
- 唐朝 (49)
- 内蒙古自治区 (48)
- 刘备 (42)
- 宋朝 (41)
- 朱元璋 (39)
- 阿拉善 (39)
- 刘邦 (38)
- 乾隆 (36)
- 秦始皇 (35)
- 诸葛亮 (33)
- 汉朝 (32)
- 康熙 (32)
- 南宋 (32)
- 蒙古 (32)
- 阿拉善盟 (32)
- ?? (31)
- 春秋战国 (31)
- 项羽 (29)
- 第二次世界大战 (28)
- 北宋 (28)
- 匈奴 (28)
- 唐太宗 (27)
- 雍正 (26)
- 汉武帝 (26)
- 西汉 (26)
- 欧洲 (26)
- 秦朝 (25)
- 东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