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刘正承担教育部海归项目《东西方汉学史》(十九)

网络整理 2019-05-05 最新信息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刘正承担教育部海归项目《东西方汉学史》(十九)

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

第二节易学在古代日本的传入和展开

古代日本的易学的由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全来自古代朝鲜。在继体天皇时代,即514 年,朝鲜百济王朝曾派遣五经博士段杨尔来日本讲授易学。在钦明天皇十四年,即553年时 ,又曾命令当时的朝鲜要定期向日本派遣精通易学的经学家来日本讲授易学。第二年,钦明天 皇十五年,即554年,当时朝鲜的百济王朝特地派遣了《易经》博士王保孙,五经博士王柳 贵二人日本讲授易学。孝德天皇四年,即648年,当时的日本开始向朝鲜正式派遣学问僧。 因为有了上述历史渊源,早期古代日本易学史完全是古代朝鲜易学史的延续。这二者共同组 成了古代中国易学史发展的补充说明和外围构成。

第一、《易经》和古代日本的科举

古代日本在文武天皇元年,即701年,发布了《大宝律令》,此律令的中心内容是:设置了 太学制度和祭孔制度,并以《孝经》和《论语》作为必修科目,而《易经》等则是选修科目 。从此,中国式的科举制度和祭孔制度正式来到日本社会中。

在孝谦天皇宝字元年,即757年,又规定了学生的研究科目和各自使用教科书的种类,依此 分为经生、传生、医生、天文生、阴阳生等。并正式下赐明经博士名号。其中,“经生”使 用的教材是三经,三经中包括了《易经》。又有所谓“阴阳生”,使用的教材是《易经》和 《五行大义》。这时《易经》已不是作为选修科目了,正式成了古代日本国子监的教材之一 。在当时的日本。在易学的研究和学习上一直以古代朝鲜为依据。直到大量派遣遣唐使以后 ,才开始出现脱离古代朝鲜的易学研究规范的模式。

第二、古代日本的讲《易》制度

古代日本也曾多次有过在宫内施行讲学的制度存在。并且还有以《易经》用语作为年号的。 作为古代的国家政权积极地推进汉学在其国内受容的一个重要象征,对易学讲座的支持成了 接受汉学的一个核心体现。这样的讲座。现举例如下:861年祭孔以后,六人部福贞讲《易 经》。866年祭孔以后,刈田安雄讲《易经》。869年祭孔以后,天皇在宫内听讲《易经》, 然后题诗“鸣鹤在阴”四字。(依次看来或许讲的是《中孚卦》。)883年祭孔以后,净野宫雄讲《易经》。923年,藤原元方、大江千古在宫内为庆祝皇太子诞生,连续讲《易经》七天。1007年,藤原广业、大江举周、中原致时在宫内为庆祝皇太子诞生,颂读《易经·乾卦》经书。1078年祭孔以后,以《易经》为本进行题诗。1095年,祭孔以后,讲《易经》。1097年改年号为承德。典出《易传·蛊卦》的“干父之蛊,用誉承以德也”。年号制定者是易学家藤原敦基。1120年祭孔以后,讲《易经》,并以《易经》为本进行题诗。11 24年改年号为天治。典出《易纬·坤灵图》的“天子者继天治物”。年号制定者藤原敦光。1134年祭孔以后,讲《易经》,并以《易经》为本进行题诗。1143年庆祝孔子诞生以后,讲 《易经》。1144年祭孔以后,讲《易经》。1145年祭孔以后,讲《易经》。1190年祭孔以后 ,中原师季讲《易经》。1324年改年号为正中。典出《易传·文言》的“龙德而正中者也”。年号制定者藤原有正。1325年,天皇学习《周易注疏》。1329年改年号为元德。典出《周易正义》的“天之元德始生万物”。年号制定者藤原行。1332年改年号为庆正。典出《易传·益卦》的“中正有庆之德,有攸往”。年号制定者菅原长贞。1362年改年号为贞治。典出《易传·巽卦》的“利武人之贞,志治也”。年号制定者柳原忠光。1381年,天皇召见足利义满等问《周易》。1441年改年号为嘉吉。典出《易传·随卦》的“孚于嘉。吉。位正中 也”。年号制定者菅原益长。1464年,采用朝鲜九斋学堂制度。也以《易经》为最难,并定位为第九斋。1566年,西笑承兑讲《易经》。1684年改年号为贞享。典出《易经·益卦》的“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年号制定者菅原恒长。1691年祭孔以后,纲吉讲《易经》。1697,纲吉讲《易经》。1700年,纲吉讲《易经》。1804年改年号为文化。典出《易传·观卦》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年号制定者菅原为德。1864年改年号为元治。典出《易传·文言》的“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年号制定者 菅原为荣。

其中,自元禄六年开始,到元禄十三年为止,即1693年至1700年之间,共进行了240次空前绝后的系列易学讲座。听众每次约六百人左右。使用的教材是朱子的《周易本义》。日本的东山天皇亲自参加到讲师的行列中。这成了环中国海汉学文化区中的未曾有的先例。也是东西方易学史上的特例。

到了近、现代社会里,为日本天皇进行传统汉学讲学的制度仍然保留着。其中,讲《易经》 的有如下几次:1886年,根本通明博士讲《易经》。1887年,元田永孚讲《易传·乾卦·彖》。1890年,元田永孚讲《易经·泰卦》。1899年,三岛中洲讲《易经·泰卦》。1911年,三岛中洲讲《易经·大有卦》。1912年,星野恒博士讲《易经·观卦》。1919年土屋弘讲《易经·观卦》。1940年,小柳司气太博士讲《易经·师卦》。

但是这种自上而下规模的易学讲座的实施有何意义呢?我以为:在桃山时代以前的日本,在 易学研究上求师于大唐和高丽的历史,说明了易学研究在中古时代的日本思想史上远不如《论语》等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深远。或说对儒家经学思想的受容在中古时代的日本是有取舍的。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传统中的那种天人学说,和日本固有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显然有本质上的不同。

中国学者在研究日本古代的思想和文化之时,常常有一种不自觉的文化优越感,这一感觉使 得很多学者流露出大汉文化沙文主义倾向,严重时就表现为泛儒家历史主义传统,以为古代 中国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的传播尤如近代社会中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推进。在我看来,以中 国为中心的汉学思想史的研究并不是要利用这种泛儒家历史主义传统,而是考察儒家文化在 东西方各国推进和传播的历史过程中被受容的程度,以及古代中国对这一受容结果的容纳和 修正。

在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连续的、大规模的易学讲座制度的实施,在一种脱离了古代中国天 文学基础的前提下,即:对儒家思想的接受和对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天道观、宇宙观的天文学 的排斥,形成了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易学发展史上对中国易学的伦理化受容结果。因为缺少 接受易学的天文学基础,使得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的易学研究浮在表现,只是经学化的易学 研究,作为中国古代易学史的一个补充说明而存在着。大规模的易学讲座过后得到的只是个 作为儒家伦理思想一种表现形式的《周易》经学。而不是和古代中国天文学紧密相连的古代 中国式的易学——这就限制了象数派易学及其体现了易学原理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在古代日本 和古代朝鲜的发展。同时,这又就促使了朱子易学和宋明理学的易学(即义理派易学)在古代 日本的发展。

第三、桃山时代的易学研究

古代日本在进入桃山时代以后,开始进入了汉学研究史上空前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易学上,一时间易学研究学派林立,著作繁多。有影响的大小易学家多达四十几位,而形成独立的易学研究学派的就有十几位,说盛况空前并不过分。一扫过去向古代朝鲜请求派遣易学家的历史。并且又远远地走在了当时朝鲜易学研究的前列。

在日本的桃山时代,著名的汉学家藤原惺窝和林罗山师生二人对四书、五经进行了全新的注 解,一时间成了日本汉学史上盛况空前的大事。在《尺五行状》中记载说:“三十而请惺窝 公,传《周易》、《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卜筮九图》、《太极图》”。藤 原惺窝在易学上是古代日本承前启后式的人物。除上述之外,在《惺窝先生易学图解》、《易说杂考》、《五经点》等著作中都留下了他的易学思想。他早年曾出家为僧,后来还俗并立志专攻朱子学。其学问和道德为当时日本的实权派人物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人所赏识。他对朱子易学在当时日本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学生林罗山也是当时日本汉学界声 名赫赫的学术大师,林罗山还曾出任德川家康等当时日本实权派人物的侍讲。其中,林罗山 在易学上的著作有:《周易手记》、《周易本义点》、《五经大全点》、《五经要语抄》、 《五经点》,以及经学的通论性著作,如,《经籍和字考》、《经典题说》、《经典问答》 等。

由林罗山开始的林易学成了林家历代子孙的学术核心。林罗山的第三子林春斋,也是位易学家,有易学著作六部,如下:《易启蒙私考》、《周易私考》、《周易新见》、《周易程传考》、《周易程传翼》、《周易本义首书》。林春斋的第二子林凤岗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汉学家,并同其祖父、父亲一样得到了当时日本历代实权派人物的信任。在日本的封建社会幕府制度时代,林家三代人的学问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赞赏,并施行了由他们制定的文教政 策,特别是对于程朱理学在日本社会的普及有重大的作用。在林父子的上述易学的最为显著的特征。由林罗山易学到林春斋易学的发展过程,是林易学由朱子易学走向朱子和程子易学并重的过程。也是当时的日本易学向中国明代官方易学思想体系靠接近的过程。

中江藤树在易学著作上只有一部《易卦图》,作为江西学之祖,他门下的弟子熊泽蕃山也著 有《易经小解》、《易系辞小解》、《易系辞和解》、《系辞解》等书。本来,以中江藤树 为代表的江西学派是以王阳明思想和学说为宗旨的。在《阳明学大系》中载有他的一封信中 说:“余信朱学,用功甚久,但觉无入门之德。幸得《阳明全集》而熟读之。于是,数年之疑惑乃解,而有人德之把柄。”在中江藤树的弟子中,以熊泽蕃山最为出色。甚至当时和以后都有不少汉学家把他和伊藤仁斋、荻生徂徕相提并论,认为他的学问和道德乃一时之秀。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一点或许是他对待阳明学和朱子学采取的兼融并重的态度,在当时学派学风分明的日本汉学界实为少见。还有一点或许他和他的老师中江藤树在当时汉学家投 身于幕府政治的时代,他们师生二人身却独自退出世外,专心研究和著述。江西学派对阳明 学的提倡,在易学上则发挥了程朱易学思想中的禅学·佛学气息,后来到了三翰希贤作《周 易进讲手记》一书中得到了尽情体现,也使他得到了“阳明学中兴之祖”的美名。

山崎暗斋的弟子中,对他的神道思想持反对态度的弟子浅见絅斋,也是 一位著名的易学家, 他著有《易学启蒙讲义》、《卦爻诸说辨》、《五经要旨》、《周易讲义》、《太极图说解》等著作,他治易学也以朱子易学为核心指导。人称他是“崎门三杰”之一。

第四、江户时代的易学研究

自1142年开始,到1146年之间,日本汉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易学著作版本点校活动。这为江 户时代易学研究的兴盛准备了客观基础。

在日本的江户时代,著名的汉学家、堀川学祖师伊藤仁斋,本来最初是立志于研究朱子思想 的。到了中年之时,伊藤仁斋在研究宋明理学思想时,痛感朱子思想和古典的孔、孟思想有 本质的差别。于是,他开始放弃朱子学说,提倡以研究孔、孟思想的古典意义来理解儒学思 想真谛的汉学研究方法。在易学著作上,他著有《周易乾坤古义》和《太极论》二书。在《周易乾坤古义》中,他以《乾》《坤》两卦为例,以孔、孟思想为依据,具体地分析了圣人作《易》的目的和易学的理论基础。

伊藤仁斋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东涯和五子兰隅是极为有名的易学家,特别是长子伊藤东 涯,是古代日本易学史上少有的易学大师。伊藤东涯的长子伊藤东所也是位著名的易学家。 他们在易学上的著作分别有:伊藤东涯:《经学文衡》、《经史博议》、《经说》、《五经 集注校正》、《周易义例卦变考》、《周易传义考异》、《太极管见》、《太极图说十论》 、《读易私说》约九部。伊藤兰隅:《易疑》、《经说丛话》、《周易本旨》约三部。伊藤东所:《周易经翼通解》。

其中,在伊藤东涯的《读易私说》一书中,他以十三个实例证明《易传》非孔子所作。他所 使用的实例和欧阳修的《易童子问》中的实例并无太大差别。但是,是否是全部引用欧阳修 的《易童子问》,这一问题并不太好回答。因为那十三个实例几乎人人可察可见。但在《周 易义例卦变考》、《周易传义考异》中却可以看出他的易学修养之深。伊藤东所的《周易经 翼通解》一书,实是对由伊藤仁斋到伊藤东涯、再到伊藤东所的伊藤祖孙三代易学的第一次总结。即以研究孔、孟思想的古典意义为核心,来理解易学思想的本质,反对程朱理学派的易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所以,伊藤东涯才有“故《易系》、《中庸》虽系圣人之作,而要当以《论语》为本”的话来。当然,由伊藤仁斋到伊藤东涯、再到伊藤东所的伊藤祖孙三代易学在反对专重卜筮、以《论语》来解《易》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伊藤东涯认为中国古代经学注释著作有三大弊病,即伤于烦琐、失于牵强、驰于虚远。这也代表了他对易学注释著作的看法。所以他才提倡复兴古义、注重《论语》。

伊藤东涯的学生中,芥川丹邱又有《古易键》、《古易鉴》、《周易象解》、《春秋卜筮解》四部易学著作。伊藤学派的易学研究是十分正统的、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易学研究, 具体地说《易传》、孔·孟思想、朱子易学和义理派易学为中心思想的一个易学学派。在江户时代的易学界,伊藤学派独立于众多易学流派之上,一直处于显要的地位上。

江户时代中期的新井白蛾是日本易学史上又一位空前绝后的易学大师。他的父亲是山崎暗J〗斋的弟子、著名的朱子易学学派的易学家浅见絅斋的学生。因此,在易学研究上,他首先接受了朱子易学的影响。而后,他又师从管野兼山,学习汉代象数派易学。正因如此,他才开始提倡折衷主义,即将朱子易学和汉代易学进行折衷统一的研究和解说。认为这就是他理解的“古易”。但他的兴致不全部在儒家思想上,他对易占也有所关心。后来他的学生则在这方面为他发扬光大。他的易学著作如下:《易学小筌》、《易学类编》、《广易学必读》、《古易一家言》、《古易一家言补》、《古易断》、《古易断外编》、《古易断时言》、《古 易断时言外编》、《古易精义》、《古易通》、《左国易说》、《周易启蒙考》、《周易精 蕴》、《周易抄》、《周易本义考》、《梅花心易评》。共计十七部。他有两个学生也是著 名的易学大师:一个学生是井上鹤洲,一个学生是片冈如圭。井上鹤洲对易占一直有兴致。 他的易学著作十部传世,如下:《易学发蒙》、《易学发蒙通义》、《易学发蒙迹断考》、 《易学发蒙声断考》、《古易又玄解》、《周易翼解》、《占病轨范》、《占病轨范后编》 、《卜筮货殖考》、《卜筮晴雨考》。

作为井上鹤洲之子井上芦洲又有易学著作三部,如下:《周易辨义》、《质问易话》、《读 易钞说》。片冈如圭,也是当时有名的易占家。他有十三部易学著作,如下:《易学启蒙解》、《易术传》、《易术便览》、《易术明画》、《易术手引草》、《易术梦断》、《易术梦断补》、《易术妙镜》、《易林图解》、《易话》、《国语占例考》、《左传占例考》、 《周易解》。在《先哲丛谈后编》一书中记录了片冈如圭学《易》的情况说:“如圭幼而聪敏,能解难字。好读《周易》。岁十三、四,颇验占筮。最善射覆。人皆知其不凡。二十下讲帷于高仓街授徒。以易学为专门,名于时矣”。

太田锦城在汉学研究上是反对宋明理学中的空洞和谈玄的。他先后师从于皆川淇园、山本北 山二人。皆川淇园在易学上的著名著作是《易原》。这是一部研究作卦爻辞原因的著作。山 本北山在当时汉学界是少有的师古而不泥古的汉学家。他对于汉学和宋学一视同仁的学习, 但又喜发新意,不以汉宋之学为规范。其中,皆川淇园在《易原》一书中对象的重视,给太 田锦城以重大地启发。在易学研究上,太田锦城主张以汉代易学研究为核心,特别是有关卦 爻辞中的象辞的意义问题,他认为象是解《易》的核心。而且,他又能善于利用清代考证学 的治学方法。他是江户时代中期一位重要的易学家。他的易学著作和治《易》方法对当时易 学界有一定影响。不过,当时大规模的易占著作的出现,他的确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复兴,对 于打破当时宋代朱子易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大为有利。太田锦城有十部易学著作问世,如下:《易解》、《易象笺解》、《九经谈》、《吉凶方位明辨》、《系辞详说》、《左占指象》、《周易会通篡要》、《周易象义》、《周易重言考》、《周易比例考》。有关他的汉学著作,《汉学者传记集成》一书中引用当时藤田一正评论他的话说:“百之书,无所不读。而尤精于经术。《诗》、《书》、《易》、《春秋》,沈潜反覆,参互错综,考证之妙,多发先贤所未发。”

太田锦城的学生海保渔村也是一位著名的易学家,著有易学著作《易汉注考》、《经籍源流 考》、《周易古占法》、《周易正义校助记补正》,计四部。海保渔村是当时少有的汉代象 数学为主的易学家。海保渔村的学生涩江羽化是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易学家,他在易占上兴 致较大,留有易学著作八部,如下:《易断真法》、《五行易活断》、《象卜考》、《周易 象义》、《周易史传》、《系辞新解》、《说卦新释》、《梅花心易即座考》。

土肥鹿鸣、松井罗洲等人也是江户时代著名的易学家,并各自有十余部左右著作问世。其中,土肥鹿鸣和松井罗洲的研究明显地走出了朱子易学传统。土肥鹿鸣留下的著作有:《易学要领》、《易学示蒙》、《易学手引草》、《易经韵字句读考》、《易经俚解》、《易象辨疑》、《易象发挥》、《国易便览》、《左易便览》、《周易龙象解》、《周易龙象论》、 《周易卦主论》、《周易蛊巽三日考》、《周易卦变谈》、《周易卦象阐》、《鹿鸣易话》 。松井罗洲留下的著作有:《易占揆方》、《周易解诂》、《周易解诂翼》、《周易象征枢义》、《周易象征正文音义》、《周易序卦传》、《象图变通》、《象变辞占考》、《立象尽意》、《尚占影响传》。其中,土肥鹿鸣在《易象发挥》一书中,对《易经》卦爻辞中的各种象进行了详细地解说。而且他又在《周易龙象解》、《周易龙象论》二书中对《乾卦》 的龙象在全部象辞中的意义和表现进行了进一步地说明。

从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日本的易学研究出现了从未曾有过的短期的繁荣局面,但就其整个 内容而言是以朱子易学为中心的易学研究,这和朱子学在日本的形成有直接地联系。但是, 以汉代象数学为本的学风和学派已经正式在日本汉学界形成一种势力和倾向,并结合易占在 日本的兴盛而大行天下。

第三节易学在古代越南的传入和展开

越南在汉末之时或许就已经开始了易学研究,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特别是作为一个 儒家文化圈所属国,其易学研究则开始于1070年以后,在此之前的越南易学研究史,只是中国易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易经》和古代越南的科举

1428年,古代越南从黎太祖时代开始,又设置五经博士,并开始施行科举制度。

黄国安《孔子学说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一文中说:“黎圣宗鉴于当时监生治《诗经》、 《书经》的人多,学习《礼记》、《易经》、《春秋》的人少,于是设置五经博士,令他们各人专治一经,以便教授监生。”黄国安《孔子学说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见《东南亚纵横》1991年1月。

的确,在古代儒家文化圈所属国中,古代越南的易学研究水准远远不如古代日本和古代朝鲜。可见对易学的受容在三个儒家文化圈所属国中也不尽相同。

古代越南在1070年开始,施行了祭孔制度,并定儒家经学为立国之本,又施行了科举制度。 汉学研究和建国以前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古代越南的易学史,在建国之前是始自任延。见 《安南志略》:“任延,字长孙,年十二,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中,号 曰任圣童。”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最早的有关古代越南建国之前的易学家的记录。因此,作 为古代中国政府的一个所属地区,任延是这一地区的易学研究的开创者。而后,中原地区的 著名易学家许慈等人,三国时代为了避乱来到这一地区。《三国志·蜀志·许慈传》中记载 他:“师事刘熙,善郑学。治《易》”。许慈是把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易学传到这一地区的先驱者。以后,姜公辅在唐代中举,成了这一地区在建国前一位承前启后的经学家和易学家。见《越南志原》:“开元大兴文教,而九真姜公辅遂以经学起家,入翰林”。

1075年,古代越南在李仁宗时代开始进行首次的科举考试。次年设置国子监 。1126年,又 进行以儒家五经作为越南国教的仪式。《易经》在其中。1253年6月,古代越南在陈太宗时代开始设置国学院,并以四书和六经作为科举教材。《易经》又在其中。1472年,古代越南在黎圣宗时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科举取士活动,其中,考试科目中有三道题是和《易经》的内容有关。到了1802年,古代越南开始进入阮朝时代。1821年,在明命皇帝时代设置国子监。1824年,设置集善堂,作为皇家子弟学习经书的固定场所,并把《易经》作为必读教材之一 。

第二、古代越南的易学著作

1428年,在古代越南的黎太祖时代,这一时期著名的易学著作有黎贵淳的《易经肤说》一书。他本人又是撰写了古代越南历史名著《大越通史》一书的作者。在古代越南的阮朝时代, 汝伯任著有《易系解说》一书。

在古代越南的汉学史上,留下来的著作似乎并不多。著名的汉学家黎贵淳在《大越通史》一 书中曾分析说:“我国号为文献之邦,上而帝王,下而庶民,莫不各有著述。会而综之,不 过百有余帙。视中华作者不能以什一也。”

这一解说或许有一定道理吧。但是,这里所说的“视中华作者不能以什一”的著作大约有多 少呢?据统计,至今保存在越南汉喃研究院中的汉文著作手稿约5000余种、喃文著作手稿约1 200余种。这批手稿本著作目前正由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越南汉喃研究院三者联合进行整理和研究。如果这批手稿本著作全部出版或精选出版的话,我们对于越南汉学史的认识一定会进行彻底修改。

第四节朝日越三国的易学研究之比较

以上三国的易学研究,和中国当时的易学研究相比,只是中国宋明理学的易学研究的一个复 制品而已,并没有出现有独自特色的日本易学、朝鲜易学、越南易学,因为学术思想上创新 的不足,这使真正有见识的思想家们立刻就会发现研究易学是件极为困难而又无进展的事情 。一旦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可能走出这座迷宫。

到了本世纪初,京都帝国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主任教授狩野直喜博士就曾特别教导年轻的 汉学家们说:“《易》与《说文》非尔等所能为也!”见本田济《易学:成立と展开》,平乐寺书店,1960年。狩野直喜博士原话为“《易》や《说文》はやるものではない !”

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失去了在古代中国所特有的研究易学的天文学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易学 在古代朝鲜和古代日本、古代越南,成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又一表现,是他们眼中的第二部《 论语》。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就是:为何古代朝鲜、古代越南在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没有出现 象日本江户时代那样繁荣的易学研究局面?在古代朝鲜的易学史上,除上述的易学著作之外 ,只有以下几部著作还可以值得一读:成以心《人易》、金相岳《山天易说》、张显光《易 学图说》、金锡文《易学图解》、柳〖SX(B-*3〗〖HT6,5〗斌〖〗贝〖SX)〗〖HT〗《孤 山易图》 、李世祖朝官员编定《易学启蒙补解》、徐命膺《易学启蒙集笺》、慎河浜《象解新编》和 《易通义》、康宁殿《周易传义》、世祖皇帝《易学启蒙要解》……

但是,其总数尚不如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有点影响的易学家的著作量多,论起思想性来就更 远远不如后者了。对于这一现象,我思考了很久,日、朝、越三国的古代易学研究,在中国 天文学基础的不足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但是朝、越二国的易学研究,在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没 有出现应有的繁荣,而在上古时代,这二国的易学研究几乎处在中国官方易学研究的辅助说 明的地位上,当时的日本却要求师于古代朝鲜和派遣唐使了!在迄今为止的中、日、朝、英 、法五国文字的汉学研究论文中,还没有人发现这一现象并提出这一问题。这和对古代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古代儒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欠缺有直接的关系。(到目前为止,黄秉泰博士的博士论文《儒学与现代化日儒学比较研究》是进行这种研究比较有成就的一部力作,遗憾的是:他的比较研究仅仅局限在新儒学在中韩日三国的兴起的思想史研究这一点上。)我想唯一的理由是:和《论语》、《孝经》、《中庸》、《大学》、《孟子》、朱子思想等阐述儒家忠孝思想和性理学说的经典相比,《易经》和《易传》文义的难深和思想的理性主义色彩与日、朝、越三国对汉学的受容形成一种对立:儒学在近代社会中的流传是以朱子学为核心进行的,其结果只能是以朱子的四书学及其儒学思想取代原始儒家的六经构成。由此开始彻底地改变了儒家文化圈所属国的儒学结构。因为没有接受中国古代易学研究的天文学基 础,导致“天人感应”说和“易姓革命”说思想在古代日本、古代朝鲜、古代越南的欠缺。 所以,在上述三国没有出现古代中国那样频繁的朝代的更新现象,这和上述三国对《论语》 、《孝经》等儒家经典的伦理学倾向的研究有直接关系。

刘正承担教育部海归项目《东西方汉学史》(十九)

本文作者:IAHLS通讯(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33619217576806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周易   日本   朝鲜   论语   德川纲吉   京都   历史   刘正   足利义满   孔子   朱熹   文化   考古   承德   孝德天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