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考实】有史料证明伍子胥的故里在宿迁

网络整理 2019-05-21 最新信息

宿迁网讯 (记者 徐其崇)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因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复杂而又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使之在我国民间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生前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封建君权,刚正不阿,快意恩仇,辅佐吴国君王成就大业,屡立奇功。故而死后被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百姓奉为江神、潮神、城隍神和济水之神。他的传奇故事千古流传,至今仍为民间百姓所津津乐道。

正因为伍子胥是一个历经数千年还能被人们所熟悉而又称道的人物,所以,有关他的身世就更加被世人所重视。自古以来,全国各地出现过很多号称是伍子胥故里的地方,但大都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我市历史文化学者王晓风经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故里进行深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伍子胥是我们宿迁人。

【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考实】有史料证明伍子胥的故里在宿迁


相关史料

历史文献中相关实证资料

据王晓风介绍,从较为可靠的官方历史资料和地方文献上看,为数不多能够提供翔实的文字记载伍子胥的故里在宿迁,如明万历《宿迁县志·人物志》中便记载了伍奢、伍尚和伍员(即伍子胥)三人的传记,并清楚地记载道:伍员,奢之次子,下相人也。在这本县志的《古迹志》中还记叙道:伍员里,在治北挑沟崖。

此外,该本县志的卷七《词翰志》中,第一位就收录了《史记》中的《伍员传》,明代知县何东凤还有一篇《新建三杰祠碑记》,专门论述了三杰祠内供奉项羽、伍员、魏胜的由来。明代《淮安府志》、清代的《徐州府志》中也都有相同的记载。

王晓风说,明代的宿迁还曾专门设过祭祀伍子胥的伍公祠,著名诗人、画家青藤老人徐渭在路过宿迁的时候,在宿迁恭恭敬敬地拜谒了伍子胥祠,并留下一首《过宿迁谒伍公祠》:黄河东岸伍公祠,野史评多无定时;举族何辜同刈草,后人却苦论鞭尸。退耕始觉投吴早,雪恨终嫌入郢迟;事到此公真不幸,镯镂已久遇夫差。

明代诗人郭轩在路过宿迁伍员里的时候,还写了一首《伍员里》的七绝:寂寞荒村野草深,居人传说到如今。独怜一片吴门月,照见将军不死心。

清代,宿迁各个时期的县志同样都把伍子胥列入本地乡贤,如嘉庆年间《宿迁县志》记载:乡贤祠,祀周伍员、宋魏胜、明刘江、潘敏、罗鹍、张宾、历亭野老、陆佶、陆奋飞,本朝蔡士英。直到清代末年的同治年间和宣统年间的《宿迁县志》中,依然记载在乡贤祠和忠义祠里面祭祀伍员。还有可作为论据之一的史料,是泗阳县对于伍子胥的记载。

泗阳曾供奉伍子胥为乡贤

熟悉宿迁历史的都知道,如今的泗阳县区域,自秦汉以后一直隶属于宿迁,只是在宋金战争时期才从宿迁划出去。在乾隆年的《重修桃源县志·沿革》中,也如实地记载这一史实:古未有桃源县,金兴定二年,分宿迁桃源地。立治名淮滨县,属泗州,元至正十三年改为桃园县,隶淮安路。后改园为源。由于在古代泗阳(古桃源县)和宿迁同为一体,所以,在泗阳县境内也还保留着大量的和伍子胥有关的人文事项。康熙年间《桃源县志·山川》记载:伍家沟,治西北二十里,旧传伍员拖犁于此。《桃源县志·祠祀》中记载:乡贤祠,祀春秋伍举、伍员。其《桃源县志·人物志》中,将伍举、伍员列入乡贤记载。

在乾隆年间的《桃源县志》中,所记载和伍子胥相关的事项,除沿袭康熙志记载之外,在《山川志》中还增补了拖犁沟,并在《城池》章节中记载了和伍举相关的章华台、灵城等事项。

在泗阳的古志《桃源县志》中,一方面记载了泗阳民间流传的伍家营便是伍子胥的故里,另一方面却间接地佐证了伍子胥就是宿迁人的历史观点。古桃源县的乡贤祠中,和宿迁一样,供奉了伍子胥作为本县的乡贤。不同的是,宿迁供奉的是伍子胥和他的父兄三人,而桃源县供奉的是伍子胥和他的祖父伍举。在其志书的《人物志》中也罗列了伍举和伍子胥的传记,并将历代前贤吟咏感佩伍子胥事迹的诗文收归志书的《艺文》卷中。

【历史名人伍子胥故里考实】有史料证明伍子胥的故里在宿迁


伍子胥

《史记》中伍子胥传记与地方史料记载有出入

王晓风说,尽管自古以来的宿迁地方历史资料全都言之凿凿地记载伍子胥就是宿迁人,但却无法回避这其中有一个重大的历史漏洞,那就是在《史记》中,司马迁清晰无误地记载说伍子胥是楚国人,而宿迁在那个时候却不隶属于楚国。宿迁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名叫厹犹国(仇犹国),后来被晋国用计所灭,继而兴起的国家叫钟吾国,这两个诸侯小国的国都位于市区以北的青墩文化遗址附近。因为在伍子胥时代,宿迁并不属于楚国,近代研究伍子胥的学者从而否定了有关伍子胥是宿迁人的记载,并称这是属于前人记载错误。

即使是地方历史文献中有了这么多的实证资料,但依然无法解决伍子胥作为楚国人和古代宿迁的隶属关系,这个重大的矛盾使历代的宿迁历史研究者都为之不解。伍子胥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宿迁并非楚国,为何古代先贤要言之凿凿地记载伍子胥是宿迁人?

王晓风仔细地研究了记载伍子胥传记的历史资料,却发现即使是在《史记》中的记载,也有着很多无法说通的矛盾,其中的一处有关伍子胥和其兄被传召入楚的记载,便推翻了伍子胥是楚国人的可能性。

大家知道,导致伍子胥父兄被杀的原因,是谗臣费无忌阴谋杀害太子建,而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忠言相告,劝楚平王不要因为小人的谗言而杀害自己的亲骨肉,从而得罪了昏庸的平王,遭到杀身之祸。

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楚平王囚禁了伍奢,命令司马奋扬前往太子封地城父(今亳州市城父镇)去杀太子。司马奋扬本身便是城父的地方长官,他很忠诚,在半路上就令人通知太子建,太子建因而逃脱到了宋国。楚平王为此迁怒于伍奢,想要杀害他,费无忌又进谗言道: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如果不把他们一同杀了,必将危害楚国。于是,楚平王便让伍奢修家书召二子前来。《史记》原文曰记载费无忌的谗言:“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而《左传》中记载说:费无忌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

王晓风分析,这两处记载,充分说明了伍子胥和他的哥哥当时并不住在楚国,《左传》中更是说明他们兄弟有可能住在靠近吴国的地方,不然,费无忌不会说:若在吴,必忧楚国。意思是如果他们逃到了吴国,肯定是楚国的大患。

作为楚国的太子建,楚平王尚且可以随便命令手下前往将其处死,但要杀害一个大臣的儿子,他们却颇费心思,又是哄劝伍奢写信,又是让使者前往召回,显而易见,太子建当时所在地是在楚国的势力范围。所以楚平王掌握着充分的生杀大权。但伍子胥和伍尚二人所居之处不是在楚国的管辖之地,否则,楚平王根本不需要伍奢出面召唤他们,自己派人前往杀了就可以了。

使者到了伍子胥所居之地以后,果然如伍奢所料,伍尚接到通知,就义无返顾地准备前往,但伍子胥就是不上当。“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接下来,《史记》记载道“: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这里的“伍尚至楚”是说:伍尚到了楚国,却不是伍尚到了都城。这个历史事件说明,《史记·伍子胥列传》开篇所说“伍子胥者,楚人也”是谬误的,伍子胥兄弟二人的住地并非楚国,印证他的故里就在历史上的宿迁。

本文作者:宿迁网(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326528342917171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伍子胥   宿迁   历史   泗阳   桃源县   清朝   明朝   史记   春秋时期   乾隆   嘉庆帝   康熙   宣统   魏胜   司马迁   项羽   同治   济水   文化   春秋战国   淮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