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夷”字探究(夷人之技以制夷)

网络整理 2022-04-27 最新信息

带有“夷”字的词语还真不少,匪夷所思、化险为夷、芟夷、凌夷、鄙夷、履险如夷、尊王攘夷、夷夏、夷狄、东夷、南夷、四夷馆、淮夷、汶山夷、华夷、夷姤、夷人、明夷、四夷、以夷制夷、江左夷吾、夷为平地、夷族……

夷(拼音:yí)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最早见于金文 。从大从弓。本义为讨平、平定。由讨平、平定义引申为除去、诛灭等义,由铲平引申为平坦义,由平坦引申为平安、平和等义。又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部族。

下面这个字据说是骨刻文的“夷”字,是一个背着弓的人,这个弓可能就有一个枝杈,用这个枝杈将弓背在肩上。“夷”的古字由弓、矢组成,弓、矢与东夷民族有关。

“夷”字探究

夷字,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图形都是人与弓、矢的组合。实际上的意思是“背弓带箭之人”,字根是“人”,因此上古也读“人”或“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清朝朱骏声《说文解字通训定声》:“东方夷人好战好猎,故字从大持弓,会意。大,人也。”也就是说,夷字本义是持弓之人。

除了“平”是“夷”的引申之义而外,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概括:

一、“夷”的本义是“东方之人”、“东方之族”、“东方之地”;

二、夷与弓有某种联系;

三、夷有被称作“仁”的风俗;

四、夷与解廌(即解豸)兽有关,该兽又与诉讼和司(伺)杀有某种联系;

五、身为殷人后裔并创立了“仁”的学说的孔子,曾经向往夷地,似乎披露了他内心隐藏的东夷情节。

总之,许慎的总结代表了汉代学者对“夷”的认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夷”字探究

另外,或许是因为“弓矢为夷”,代表了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夷也引出了讨伐、平定之意。《说文解字》中又说:“夷,平也。”《逸周书·明堂》记载:“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 因此周公旦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平定天下。

因此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很大可能就是指夷国,夷国是后羿封的,商代以前就存在,后羿代夏后少康复国清算了寒促一家,但是夷国应该存留了下来,夏被商推翻后夏王族向南北方向逃亡,商人也没有能够占领原来夏人控制的山东地区,这样山东地区就形成了权力空白,夷国很可能趁此机会壮大了起来,发展到了山东全境,成了可以和殷商抗衡的国家,这就是东夷的来历,商代的夷方可能就是指夷国。

“夷”字探究

东夷在考古上是指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承载者。称呼上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包羲太昊伏羲氏后裔风夷畎夷阳夷和少昊后裔鸟夷白夷等夷人方国的总称或是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早期东夷是华夏族的族源之一。考古上,东夷文化发源于泰沂山区,是华夏文明重要源头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结束,东夷及其古文化在亚洲古文化的发源与交流中都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夷”字探究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为巩固政权,分封诸侯。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山东境内小的封国,就包括这个夷国。《世本》载:“夷,古夷国之都,在今山东即墨县西,夷为妘姓国,古时夷多用为泛称,此为特指。”意思就是说,西周时期,一个妘姓的人被分封在即墨,建立了夷国。 后来,妘姓国君被周武王授予“伯爵”爵位。此后约300年夷国默默无闻。《左传》载,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八月,“纪(都城在今山东寿光境内)人伐夷”。也就是说,夷国被动地与纪国打了一仗。这场由纪国发起的战争,究竟谁胜谁败,史书没有记载,但战后夷国还在,纪国却被齐灭。

后来到了晚清时期,还出现了外国人抗议的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外国人表示,这个“夷”字让他们看了就非常厌烦,要求在文件中一率不准使用,让中国不要用“夷”来称呼他们。

“夷”这个字有许多种含义,它是平安的意思,如“化险为夷”,也是平坦的意思,如“夷为平地”,在我国古代有“夷族”的说法,它也是一种姓氏,在清朝也指外国人或者外国,有“夷场”、“夷馆”的说法。

“夷”字探究

最初,“夷”是代表那些野蛮的东部民族,还有未开化的人,可以说不是什么好词语,但是随着历史发展,这个字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没有任何不好的意思,只是一个普通的汉字而已。

晚清时期,人们开始用“夷”称呼外国人,但并没有任何“侮辱性”的意思。英国在跟清朝签订条约时,看了起草的条约后非常不高兴,他们在阅读了英文版的条约后,愤怒地找到清朝,说“夷”这个字是对他们的侮辱,强烈要求改掉。

“夷”字探究

原来翻译官在翻译时,将“夷”翻译成了“barbarian”,是“野蛮人”的意思,严格来说,汉字是有这个意思,翻译得并没有错,在中国古代确实有野蛮人的意思,但是后来这个字已经摆脱了负面含义。当时清朝使用这个字时,只当它是一种地理概念,是一种籍贯,就是“外国人”的意思,而英国人看到这个字却表示受不了,很厌烦,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双方签订条约时,英国特意将这个声明加到条约中,他们表示清朝不能用“夷”来称呼英国,明确规定,在清朝的一切外交文件中,一律不得使用“夷”,并通告全国。后来清朝就用“洋”这个字来称呼外国人,比如“洋人”、“洋奶粉”,这个词到现在还在用。

Tags:周武王   说文解字   伏羲   后羿   汉朝   许慎   周公旦   少昊   文化   我在宫里做厨师   孔子   甲骨文   东汉   西周   英国   帝辛   山东加速度   考古   寿光   即墨   左传   商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