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三国演义周瑜死因)

网络整理 2022-04-06 最新信息

周瑜在后世一直有两种形象:第一种是风流倜傥翩翩儒将,近乎完美;第二种则是心胸狭小善妒善怒,并不完美。第一种形象源自正史《三国志》,第二种形象源自小说《三国演义》。要真实的了解一位历史人物,自然是以正史为准。可由于演义流传度之广,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同周瑜的第二种形象。

这对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美周郎来说,无疑是莫大的不公。尤其是最后,竟是被活活气死的。了解正史的朋友都纷纷为其喊冤,认为罗贯中先生实在对不起历史上性度恢廓的周瑜。

不如我们先来看下演义中是如何描写周瑜的。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演义中周瑜气量狭小的表现,都体现在跟诸葛亮的较量中

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赤壁之战中。

第一次是聚铁山断粮。诸葛瑾游说不成后,周瑜命诸葛亮去聚铁山断粮,欲借曹操之手除掉他。

第二次是草船借箭。周瑜要求诸葛亮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让他立下军令状。

第三次是诸葛祭风。赤壁大战胜局已定时,周瑜派徐盛丁奉去截杀诸葛亮。

(2)第二阶段:赤壁之战后

第一次在南郡城下。周瑜与曹仁几番鏖战,眼看拿下南郡,却被诸葛亮捷足先登,派赵云先占了城池。

第二次是刘备回荆州。先有孙夫人力保,诸葛亮又早早安排了众将接应,致使周瑜无功而返。

第三次是假道伐虢。周瑜以伐西川为由,准备袭取荆州,却被诸葛亮识破,反陷入埋伏。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读书至此,不得不佩服罗贯中先生的笔力。随着情节的发展,周瑜与孔明两个个性鲜明的角色跃然于纸上。二人的智谋人品更是高下立判,这也就不怪别人说罗贯中对周瑜不公平了。演义中的周瑜,确实就是嫉妒孔明才华的气量狭小之徒。

可是当我们再细细品味这些情节的时候,或许能发现罗贯中先生的苦衷。其实一开始他并没有写周瑜量小,至于最后为什么又给周瑜安排个被气死的结局,正是因为受正史的限制,才不得不那样改编。

赤壁之战中周瑜设计诸葛亮,并不能代表他气量狭小

首先周瑜到底为什么想杀孔明?

都知道周瑜一次次欲杀孔明而后快,是因为对方过人的才智让他感到担忧。可有个问题一直没去深究,就是周瑜到底是怕诸葛亮的才智威胁到自己,所以容不下他,还是怕诸葛亮会威胁到孙吴政权。

这两者有区别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这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如果是怕孔明的才华盖过自己。比如战国时期的庞涓,纯粹是自己嫉妒孙膑的才能。所以一次次陷害他,不但让魏国流失了一个大才,最后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种人既是小人,更加死不足惜。

如果是怕孔明的才华会威胁孙吴政权。比如魏国丞相公叔痤临终向魏王举荐商鞅时,就说了如不能用则杀之。这不是因为他嫉妒商鞅的才能,而是他为魏国着想。怕商鞅投身别国后,会对魏国不利。因为乱世争霸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的归属往往左右着天下的局势。

第一种是害怕别人的才华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所以不容对方,这能称得上是嫉妒。第二种则是为国家考虑,替国家消除日后的威胁,最多只能算是忌惮其才。做法上更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乱世本就是残酷的,各为其主自然要杀伐算计。

周瑜是属于哪一种,在演义中已经给了明确答案。

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为江东着想所以要杀孔明,这会不会是周瑜找的体面借口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设计诸葛亮之前,周瑜可是让诸葛瑾去游说过孔明的。当时刘备正是势孤之时,而孔明又刚刚效力不久,更兼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去做说客。所以孔明是有很大概率脱离刘备,在东吴入仕的。

如果周瑜是嫉妒孔明才能超过自己,从而盖过自己的风头,又何必给他提供同殿称臣的机会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其次周瑜真的杀不了孔明吗?

在演义中周瑜的确没有成功杀了孔明,但并不代表他杀不了。试想之,孔明身在吴军中,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周瑜随便安排两个刀斧手,趁着月黑风高之夜,也能毫无痕迹制造出一场意外解决孔明。

可是周瑜并没有这样做,前两次设计只是安排两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看似是要置诸葛亮于死地,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一开始就拒绝。因为这两个任务都是不可完成的,于情于理周瑜都不会揪着不放过份为难他。

那么周瑜为什么还要这样安排呢?其实他只是想替江东群英杀杀诸葛亮的锐气,因为诸葛亮自过江后,不论舌战群儒或是智激孙权,等于间接视江东文武如无物。

可惜的是诸葛亮有主角光环加持,竟然一一接招并完成了任务,当然这是后话。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到这里周瑜还并不想杀诸葛亮。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前后矛盾了,前面说了周瑜为江东着想下定决心要杀孔明,到这里为什么又不想了呢?难道是罗贯中先生怕孔明早亡,与历史不符吗?也算有这方面因素,但在书中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当时孙刘两家处于合作阶段,正共同应对来自曹操的强大威胁。如果这时候孔明被杀,势必导致联盟关系破裂,最终受益的是曹操。孔明也正是为了促成和维持孙刘联盟,才不惜孤身留在江东。那么作为大都督的周瑜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何况鲁肃还给他提过醒:

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

因此在第一阶段周瑜欲杀诸葛亮,只是他身为吴臣,为了替吴国消除潜在威胁才做的决定。并不是他气量狭小,嫉妒孔明才能高过自己以致容不下他。相反他还是个大局观极重的统帅,所以到了赤壁大战胜负已定的时候,才真正下了杀手,只可惜诸葛亮提前安排好了退路逃掉了。

但最多只能说周瑜技不如人,跟心胸大小并没有太大关系。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赤壁之战后周瑜的确气量狭小乃至被气死,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作者有他的难处

赤壁之战后的三气周瑜情节,无论是南郡城下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或是晕在船上,或是栽倒马下,都将周瑜的小心眼展现到极致。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周瑜作为东吴最高军事统帅,不说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也不至于有如此过激反应,实在有失身份。

作者为什么又将周瑜塑造成一个气量狭小之徒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作者改编周瑜这个人物的用意。

史书都是严谨并且很少偏袒于谁,但演义不同,它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小说,势必带着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偏好。而作者为了更好的的打造故事,塑造人物,更要有所侧重,这也是小说会有主角配角区分的原因。

在演义中,罗贯中是典型的拥刘贬曹,东吴更直接沦为花瓶。而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自然是重中之重。罗贯中想给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多智近乎妖。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可是到了赤壁之战,诸葛亮已经出场多时。虽然将刘备的火烧博望坡张冠李戴给了他,可之后走当阳、奔夏口让刘备集团几乎覆灭。所以总体来说,诸葛亮的出现还没有给刘备集团带来多大的益处,这样也就无法突显出诸葛亮无人可敌的智慧了。按历史的进程,接下来就到了周瑜火烧赤壁的好戏,更没有诸葛亮发挥的余地。

那么作者该怎么办,才能继续渲染诸葛亮的智慧呢?

大家都知道,演义是一部三分虚七分实的小说。大体的历史走向不会变,但小细节可以加工。所以在历史上可能都没跟诸葛亮见过面的周瑜,很荣幸被选中成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对象。罗贯中为什么要选周瑜呢?一是因为接下来的赤壁之战,在正史上是周瑜主打的。二是周瑜乃东吴第一英将,连他都不如诸葛亮,可想而知诸葛亮该有多厉害。

所以在演义中,赤壁之战还是由周瑜挂帅,还是打胜了。但却虚构了许多无伤大雅的细节,也就是诸葛亮与周瑜的博弈。周瑜一次次设计诸葛亮都是棋差一招自作聪明,而诸葛亮每次都是成竹在胸从容应对,这样诸葛亮过人的智慧不就表现出来了吗?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可以说作者对周瑜的改编,完全就是为了衬托诸葛亮,以周瑜的智慧衬托诸葛亮更高明的智慧。其实这从点来看,罗贯中更没有将周瑜塑造成小心眼的必要。按照作者的衬托设定,如果周瑜气量狭小,那么诸葛亮必然是宽以待人。可是演义中诸葛亮也并不是多大度之人,从对待魏延便可见一斑。包括柴桑吊丧,也不尽是甘愿冒着多大危险来送老对手最后一程,而只是想替刘备寻找人才:

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

至于赤壁之战后,作者为什么把周瑜写成了气量狭窄之人,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历史上周瑜寿命并不长,赤壁之战没多久后便突然病逝在巴丘。可在演义中,从赤壁之战打响之前到三气周瑜为止,在全书占了大量的篇幅。在这段故事中,诸葛亮是绝对的主角,而作为全程陪衬的周瑜则成了最重要的配角。

如果在周瑜跟诸葛亮斗得难分难解之际,突然戛然而止,直接写周瑜离世了,恐怕会引来嘘声一片。这也不符合小说一贯的叙事手法,用现在的话来讲有烂尾的嫌疑。可周瑜又不是上阵厮杀的武将,总不能上阵被斩杀了或被射杀了吧。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既要尊重历史安排周瑜早逝,又要兼顾艺术追求合理化,作者该如何处理呢?这时我们再来回看三气周瑜,就会发现作者的高招。

无论哪次,周瑜要不就是昏倒,要不就是旧伤发作,要不就是摔在地上不省人事,需要急救才苏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周瑜气量狭窄,受不了刺激。而受刺激后的反应,一次次的向读者表达了一个事实,就是跟诸葛亮连番斗智受挫受气后,周瑜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了。

如此循序渐进,直到最后一次周瑜高喊“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吐血而亡时,读者也不会感觉意外了。因为作者在前面已经对周瑜之死给过几次伏笔了,因此留给读者的只有拍案叫绝。佩服作者的对情节的设计的巧妙,也感叹书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周瑜气量狭窄,被活活气死的形象,也在读者的脑海定格了。

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又要在第二阶段写周瑜小心眼被活活气死的原因。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结语

都说演义中周瑜气量狭小,但起初周瑜只是被罗贯中用来衬托诸葛亮的智慧,那时还只是单纯的技不如人。可是随着故事的推进,周瑜的戏份越发重了,却又无法改变他早亡的结局,作者瞬间骑虎难下。如果只是安排他病榻而亡,似乎糟蹋了这么生动的艺术形象。作者只能再进行艺术改编,同时借着周瑜之死,来满足他的几个创作目标:

首先是让周瑜之死具备传奇色彩,其次让周瑜死的不要太突兀,最后能借着周瑜之死顺便增加下主角的戏份,就再好不过了。所以便有了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故事。

一来使周瑜的死因清晰。情绪激动导致身体状况恶化,不断受气更使得身体每况愈下,如此周瑜英年早逝就具备合理化了;二来虽然周瑜个人形象受到损失,但败在诸葛亮的计谋下以致被气死也不算丢人。演义中在计谋上有资格与诸葛亮pk的人实在少见,相比后期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事件,周瑜之死至少还保留了最后的体面。三来借助周瑜之死再次抬高诸葛亮的地位。由于有周瑜这样的对手,使得诸葛亮有了一个将计谋淋漓尽致施展出来的机会。不得不说在演义中,诸葛亮最为奇谋百出,将一身能耐火力全开,就是在赤壁大战前后的时候。而这段也堪称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部分。

演义中周瑜为什么被气死?正史说你三更死,作者也不敢留你到五更

其实就演义而言,周瑜一死后诸葛亮也从此寂寞了。书中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但是,正是因为天生周瑜,才逼出了智计百出的诸葛孔明。如果未生瑜,只生亮,在罗贯中笔下也好,在正史中也罢,诸葛亮同样会名垂千古,但是一定会少了很多光芒。

有的时候,只有有了绝顶的对手,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也就是孔明为周瑜吊丧的时候,为什么那样悲痛的原因。他虽然胜了周瑜,可是那些曾经一起谈笑自若激昂峥嵘的岁月,那些曾经一起意气风发各展才华的日子,如今都随着周瑜离开而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后,他纵有千般计谋,又能与谁较量呢?而他的满腔抱负,又有谁能与他惺惺相惜呢?

Tags:周瑜   罗贯中   赤壁之战   商鞅   诸葛瑾   诸葛亮   战国时期   三国演义   我在宫里做厨师   曹操   荆州   公叔痤   三国志   庞涓   孙膑   刘备   交个朋友吧   徐盛   丁奉   小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