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网络整理 2019-05-02 最新信息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明朝的户部尚书,在朝廷六部中,自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后,天下政务,交六部署理。六部由原来隶属丞相,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崇升。

所以,有明一朝,276年,明初十三年内六部尚书,和以后263年六部尚书,地位、职权,有不相同。其中,在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即1424年,亦可延伸到宣德十年即1435年,在朝廷无有内阁,到有内阁雏形,再到内阁基本形成,这五十五年内,六部尚书职权,是明朝顶峰时期。似是前超明初13年,后胜明朝中晚期208年。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在宣德时期遂渐形成之内阁,似是不成熟,待明英宗皇帝即位后,内阁制度,方逐渐成熟稳定。尽管如此,六部仍然直接对口皇帝,并非隶属内阁,亦非内阁首辅之部属。尽管内阁首辅,后世似是视为以前丞相,但即不统领六部,亦无丞相实际相当权力。所以,明朝内阁首辅,和明洪武十三年前之丞相或宰相,无论地位或职权,似是不可同日而语。一如明朝洪武十三年以后国家六部尚书,尤洪武十三年至宣德十年这五十五年内之六部尚书,至少其地位、职权,非其它时间段六部尚书可比。对丞相负责,与对皇帝对口,本身,就有较大区别。

在明朝这六部尚书最为辉煌之五十五年中,包括洪武十三年以后六部尚书中,由于地位崇升,职权扩大,产生了较多历史上知名人物。比如工部尚书杨荣、宋礼,礼部尚书吕震、胡滢,吏部尚书骞义,兵部尚书于谦,户部尚书郭资、夏元吉、梁材,刑部尚书杨东明等,皆一时之俊,国家之栋,朝廷股肱。

六部尚书,由于在洪武十三年明太祖罢相后,随着地位崇升和职权扩大,在政坛日益活跃,话语权亦日益增长且有力度。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六部分理天下政务。自明太祖朱元璋在罢相后,有明一朝,基本未有从体制或主体上有改动或是较大改动。而朝廷六部尚书,似是上对君,下对民,中对社稷直接负责,可谓责任重大。

实事求是讲,由于明太祖罢相,给了有明一代六部尚书,从丞相身后,直接走到皇帝面前,直接登上历史舞台中心部分或是接近中心部分,展现自己身姿。这就包括,史载“几度出任,累任十二年”的明初户部尚书郭资。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无论当时,还是今世之研究,明朝六部中,亦包括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之一把手亦通称“九卿”者。无疑,吏部作为官吏主管,即约相当于今日之组织部,职权关健,排名“九卿”第一。

然而,当时即有如此之说,即“吏部为先,户部最大,吏部第一,户部最重。”似是再说,吏部排各部之先,但户部机构最为庞大;吏部是六部中第一部,但户部职权最重。机构庞大,似好理解。人员多,机构编制多。古时亦讲编制?讲,还较严格。但一句“户部最重,”似是有点费解。其实,从户部职权直言,亦不难理解。洪武罢相后户部,主管国家经济民生,包括金融财政、民政人口、土地疆域及户籍等。是六部中,工作职责最为繁重繁忙之部。自然,管事多,权力亦大。所以,方有“户部最重”之说。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事务往往一分为二。权力大,责任就大,责任大,风险就大。明朝户部尚书亦不例外。所以,对户部尚书一职,有不少人视为“畏途。”因为,有明一朝,明朝至少在朝廷“九卿”职位中,户部尚书,风险最大。事实上,亦是如此。总之,明朝户部尚书,不好当。郭资,却“几度出任,累十二年。”可谓不简单。

有明一朝,据不完全统计,洪武十三年前户部尚书是33位,十三年后是89位,计122位。三年以上任职者,仅8人,可谓 “凤毛麟角。”

若以任职时间推,首推夏元吉第一,二十年,两度出任。李汝华推为第二名,十年,但以户部侍郎署理户部尚书十年,累算为二十年。郭资和杨鼎并列第三,皆为十二年。郭资三度出任,杨鼎为连任十二年。赵世卿第五,九年。第六是杨俊民、梁材和王佐并列,三人皆为八年。其中,梁材,三度出任,累八年。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前为33位,I381一I644年计89位,合计122位。而八年以上任者,仅仅8人。三年以上者,方才27人。余九十多人,则任皆不足三年。即五分之一余任三年以上,近五分之四任三年以下。可见明朝户部尚书一是不易,再是充满较高风险性。

郭资三掌户部印(一)

有许多户部尚书,结局不算好,乃至身死。为何?伴君如伴虎?此似是为一。再主要是户部尚书特殊性所至。明朝户部尚书,责权重,广而宽,却不好干,不易干,风险大。这是当时及后人共同认识。

有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间,一百二十余位户部尚书,三度出任者,仅两人,一为郭资,一为梁材,仅此而已,非常特殊。单说郭资,为何几度出任?又为何能累任十二年?且是顺利累任。(选自《朕之萧何一一明初五朝重臣郭资传记》之文,2019.3月写成小雅室)

本文作者:七星桥上(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62394665263436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朱元璋   夏原吉   二十二   明英宗   历史   萧何   杨荣   经济   杨东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