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网络整理 2019-04-28 最新信息

先来看段史料: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史记·殷本纪》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总结一下上述的内容:

第一、帝辛血统纯正,所以可以取代哥哥当天子。

第二、帝辛各项能力都很高,但也因此颇为骄傲。

第三、帝辛听信妲己的话,对百姓及诸侯施以严刑峻罚。

第四、帝辛重用谄媚的小人,残杀劝谏的忠臣。

第五、帝辛在牧野之战失利后,穿着华丽的衣服走入火场而死。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从小喜欢看历史故事,总在不知不觉中,萌生"历史就是会重演"这个念头。特别是看到夏王朝与商王朝的灭亡时,更是有如此的感受。宠幸妹喜的夏桀、宠幸妲己的商纣,好像都是因为个人的因素而导致王朝的灭亡一样。但一个偌大王朝真的会只因为"一个人"的腐败而灭亡?还是其实有其他原因呢?从上述的五点来看,总觉得有点奇怪,为何这个"知足以距谏"的帝辛,会做出这么多失去人心的举动?如果他真的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这些行径都会导致众叛亲离?如果他不知道,又为何史书上要称他是"资辨捷疾,闻见甚敏"的帝王呢?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再者,宠信妲己、听信谗言与杀害大臣等行径,影响所及都是商朝的统治核心而已,与百姓们关联不大,因此商王朝的覆灭似乎与我们想象中百姓经由揭竿起义而推翻王朝的模式有所不同。因为挺身而出,率领各路诸侯推翻商朝的人是被后世称为"周武王"的姬发,他是周民族的领导,身分地位上并不像后来推翻秦朝的刘邦仅是个平民出身而已。但这场"贵族革命"的后续发展其实又跟上个朝代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史记周本纪》的内容:

(周武王)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虽然后人都夸赞汤武革命是"顺天应人"的举动,但为何商汤仅仅放逐了夏桀,而周武王面对自焚而死的帝辛,不仅对帝辛的尸身补射几箭之外,更砍下帝辛的头颅、悬挂示众呢?相较于夏桀,商纣王到底做了什么,会让周武王如此愤怒地鞭尸呢?如果周武王的革命如此顺天应人,为何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种种的疑惑都让人对于帝辛是否真的如此残暴?周武王的军队是否是仁义之师?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历史究竟是谁在写的?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另有其人,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件事,那就是历史是"活下来的人"所写的。因此面对死去的人,活下来的人就有可能罗织罪状给死去的人。因此春秋时代的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可见,面对帝辛(纣)这个没凭没据的"暴君",已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出现。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其中,引起最多非议的原因之一是纣王宠信妲己。但商朝的圣君之一武丁,也曾重用他的妻子妇好,妇好也被称为中国史上第一个女将军、女政治家。由此来看,商朝的妇女地位并不低,甚至能够参与政治。所以如果用后来的女性不该参与政治,来批评商朝的妲己扰乱政局,似乎再次犯了"以今非古"的弊病。譬如说,中国人夏朝之后才自称是"龙的传人",因此不能用后来的观念去思考为何夏朝会有"吃龙"的举动一样,我们怎能用后来的角度去批评帝辛宠信妇女呢?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近年来在甲骨文上的成就上,也让不少学者提出商朝子民对于帝辛的爱戴,像是学者郭沫若就认为《诗经·商颂·玄鸟》中的"武王靡不胜"与《诗经·商颂·长发》的"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当中所提到的(商)武王应该就是指"帝辛"。而《韩非子》一书当中也曾举例说明帝辛(纣)也有仁德的一面:

费仲说纣曰:"西伯昌贤,百姓悦之,诸侯附焉,不可不诛,不诛必为殷患。"……纣曰:"夫仁义者,上所以劝下也。今昌好仁义,诛之不可。"三说不用,故亡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后世总传说帝辛(纣)残暴,不仅炮烙臣下,甚至将人剁成肉酱,并挖比干的心脏等等,如果真是如此残暴,为何偏偏不听信费仲的话,而放了周文王一马?难道原因是因为其实帝辛(纣)根本就不残暴?再者,《史记》记载"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里指的天下是什么?"纣"应该是个谥号才对,根据《吕氏春秋·功名》注解"贱仁多累曰纣",蔡邕在《独断》也提到"残义损善曰纣"。这些应该都是后人的追谥,而非当时天下人对帝辛的称呼才对。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种种迹象都让人觉得,似乎有人或是有一群人刻意的不断丑化帝辛,并掩饰了周武王伐商的行径。像是成语"助纣为虐",就拿纣王当作暴君的代表,小说《封神演义》也拿这段历史当作背景等。但对照前面的几段内容,都会让人怀疑帝辛是否真的如此残暴?周武王出征前的那篇《牧誓》指出纣王的四大罪状:听妇人言、不认真祭祀、不重用亲戚、任用逃犯做官【原文: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在学者眼中多认为这些在商朝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周民族之所以看不惯,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发展出完善的礼乐制度,所以才无法接受商朝王室的这些"不合礼制"行径吧!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不过,话虽如此,纣王即使不是残暴的国君,也绝非圣明的贤君。至少他爱喝酒这点,是学者们都认同的。《史记》记载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不少古书也有类似的记载,据说考古学家还真的在殷墟挖到方方正正的水池遗迹。考古学者依据所找到的商周遗物的种类,提出了"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食器",而历来学者也都认为"商人嗜酒",因此帝辛(纣)爱喝酒,应该是肯定的。但如果仅仅是爱喝酒,而导致隔壁的周民族看不惯,进而起兵推翻,但应该也不至于对帝辛进行鞭尸吧?难道周武王是要藉由处罚"纣王"的遗体,还证明自己的举动是顺天应人?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言归正传,回归到考古资料后会发现,帝辛不像大多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残暴,甚至有学者指出他的四处征伐,有助于国家的统一。但为何我们对帝辛的印象却是位挖人心脏的残暴"纣王"呢?

被丑化的纣王,暴君残暴在身后

让人不禁联想到顾颉刚在《古史辨》中的说法: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由于古籍在历史上的屡次切割、整理、篡改、伪造等,不同历史时代对古史的认识是不同的,而且越往后古史越编越长、越复杂,人物的特征被迭加,愈来愈神化。"

由此看来,不仅仅有些古人被神化,像是三皇五帝,也有些古人被丑化,像是帝辛(纣王)。因此,近来史学研究,像是知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曾推算出相传被挖心脏的比干,明明就比纣王更晚死,怎么可能被挖心脏后仍然活着?另外,妲己嫁给帝辛后二十余年,商朝才灭亡,妲己的美色可以魅惑帝辛持续二十余年,究竟该说帝辛很痴情?还是妲己的保养很好?抑或是这个传言只是污蔑而已呢?种种迹象都再次显示,有很多人让我们所熟知的暴君比原本的形象更残暴。至于目的,或许是为了突显推翻这些暴君的人是多么的圣明,或许为了解释自家学派的理论等等。无论如何,在看史书时,我们都得随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并注意每段记载的合理与否,方能更贴近真实的面貌

本文作者:重舟难过千重山(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455198140871526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帝辛   周文王   诗经   妲己   周武王   商朝   微子   历史   夏桀   比干   闳夭   帝乙   妇好   晋鄂侯   伯夷   夏朝   服装   春秋战国   子贡   秦朝   刘邦   妺喜   商汤   武丁   箕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