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阿拉善:文旅产业复合型发安杰利娜朱莉展的华丽转身|阿拉善|旅游|复合型

网络整理 2018-08-08 最新信息

  阿拉善,蒙古语意为“五彩斑斓的地方”。在这片位于内蒙古最西端、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横亘着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也散落着胡杨林、居延海、黑城遗址、敖伦布拉格大峡谷、曼德拉山岩画、怪树林、海森楚鲁怪石城等魅力独具的原生态景观。  因为干旱少雨,生态脆弱,风沙肆虐,“阿拉善”一度与“沙尘暴”形影不离,被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之一。然而,具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阿拉善人民,把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保卫家园、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顽强拼搏中,植入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点滴细节里。  当珍爱绿色、捍卫家园由口号转化为思想和行为自觉时;当换个角度看沙漠,将劣势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资源时,一切改变哪怕是石破天惊,也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2017年,第三产业占阿拉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作为龙头的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125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3%和87.4%。  今年截至5月底,全盟接待游客244.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8%和51%。  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却快速成长壮大、快速步入良性发展、快速形成产业规模的文旅产业,不但成为阿拉善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新引擎,也为阿拉善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培育了充满活力的新动能。  当沙漠遇上旅游,风景变成了“钱”景  “以前到旗里开会,别的乡长开车,通古淖尔的乡长骑摩托。如今,通古淖尔的牧民都开丰田越野了。”和记者同行的阿拉善左旗宣传部干事李楠说,“像张家湖那片,过去全是沙,人们都搬走了,就张辉生留了下来,靠搞旅游发了财,现在数他过得富。还有杨家三兄弟、特莫图嘎查的老支书陶都……许多牧民都退牧还草搞起了牧家乐,一年都能赚个几十万。”  烤全羊、红烧驼掌,一手蒙餐美食制作的绝活;当导游、组车队、讲解腾格里的由来;提供“私人订制”式的赛车租赁、救援服务……包头汉子王金自打“嫁到”腾格里这片沙漠里,就没再想过要出去。  1997年王金从包头一家企业下岗后,与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图雅来到阿拉善。从开车、开火锅店、打零工,到现在开起“蒙古利亚庄园”牧家乐,“大小成了个老板”的他,守着腾格里这片沙,2011年就赚到100多万。随着前来腾格里旅游观光、沙漠探险的游客逐年增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还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星级接待户”。  “牧家乐的法人是我媳妇图雅,所以人们都认为是我‘嫁到’这边来的。”众人听了王金这话,和他一起笑了起来。  过去,风沙步步紧逼,人们纷纷逃遁。如今,当沙漠遇上旅游,风景变成了“钱”景。“点沙成金”既富了百姓,又活了产业。  王金指着不远处的一座沙丘说:“站在沙峰上,抬头看蓝天白云,放眼望金色沙海,沙浪滚滚,天空湛蓝,时间仿佛凝固了……”这片沙漠的美,对于王金和更多富裕起来的当地农牧民来说,已经不仅仅只停留在欣赏层面,更加深入骨髓的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虔诚致敬和深深感恩。  当文化与旅游相融,诗和远方并不遥远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阿拉善地区古称“弱水流沙”“居延海畔”。霍去病饮马居延,李陵折戟沉沙,苏武牧羊怀乡;贺兰山、曼德拉山的古岩画,记录着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拂去两千年岁月的风尘,数万枚汉简出土,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日落黑城,残垣断壁间依稀可见几百年前市井街巷的布局;沙漠吞噬绿洲、阻断流水,怪树林里“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胡杨,三千年遥遥守望丝路……古往今来,阿拉善定格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壮景,更繁衍了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  现时代,如何将厚重、珍贵的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让人们在漠风驼铃中穿越时空、走进“秘境”、一探究竟?这,考量着阿拉善人的智慧。  2013年至2017年,阿拉善累计完成投资6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一带一路”国际雕塑产业园区、阿拉善梦想航空汽车文化主题乐园、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定远营古城、居延文化城、胡杨林景区基础设施等20多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居延遗址世界非遗申报进程。  冰雪胡杨节、骆驼文化那达慕、乌兰布和沙漠户外嘉年华、广宗寺丁香文化旅游节……以节庆方式让文化+旅游焕发生机,让节庆增添仪式感,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厚植于人们的记忆和传承中。仅2018年上半年,阿拉善就举办了23场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2.5亿元。  “除了节庆品牌,东归圣地的土尔扈特婚礼、胡杨林景区的《阿拉腾陶来》、通湖景区的实景剧《神游通湖》、非遗传承人展演的《查玛舞》、‘苍天的驼羔’蒙古语诗歌大赛、‘跟着乌兰牧骑走,文化悦客阿拉善’等一系列活动,把文化融入了阿拉善深度体验游。当文化与旅游真正相融,诗和远方其实并不遥远。”阿拉善盟旅发委副主任王淑霞如是说。  胡杨礼赞生命;骆驼吃苦耐劳;为了东风航天城的建设,额济纳三易旗府……通过剧目、展演,“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阿拉善精神得以传承与升华。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阿拉善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沙漠文化、胡杨文化、航天文化、居延文化、奇石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为支撑,以“大沙漠、大胡杨、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建设重点,把文化贯穿到全域旅游发展的全过程。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倾注,打破了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加出了高品位,融出了新产业。印有曼德拉山岩画的陶瓷、茶具等文创产品走俏市场,马鬃绕线唐卡、大漠奇石、玛瑙、根雕……一大批创意独特的文旅商品,不但深受游客喜爱,甚至远销海外。  当旅游走向复合型发展,新产业催生新增长极  550多公里外,陕西榆林的金卫华正在为参加今年10月的腾格里沙漠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精心准备着。50多岁的金卫华,开着越野车,带着他的户外赛车俱乐部,已经参加了5届英雄会。不仅如此,去年一年里他就去了6次阿拉善,每次都呆上五六天……这是一种怎样的吸引力?  “你不玩越野,不懂英雄会的魔力。”金卫华说。  “玩车不来阿拉善,就不算玩过车!”阿拉善梦想汽车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晋伟放出如此豪言。  别说,这话还真不是过嘴瘾。2017年英雄会举办期间,越野e族阿拉善梦想沙漠航空汽车主题公园入园车辆达40万台次,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  单从英雄会对全盟“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拉动来看,黄金周期间英雄会入园人数占到全盟游客接待总量的37%,阿左旗各大宾馆(饭店)客房入住率平均达90%以上,家庭旅馆、加油站、餐厅、酒吧、洗浴中心、超市、旅游土特产店、出租车、洗车行、修理厂等生意火爆,电力、通讯业务繁忙。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对阿左旗当地黄金周旅游综合贡献率达70%以上,每日近50%的游客还分流到了额济纳旗、阿右旗等地。阿拉善成为黄金周期间全区各盟市中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盟市。  “不仅吸引游客,还带来了从服务C端(消费者)到B端(产业链)的转变。”任晋伟说,传统景区带动的是消费者,靠门票收入和二次消费,而梦想公园带动的是B端。大型赛事活动吸引了各种品牌车企来园区做车友会、新车测试、培训会,进行汽车改装,甚至延伸到户外。“英雄会期间,单是车企广告收入就占了我们很大的利润比重。”  除梦想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外,梦想汽车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还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并获得了2017首届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企业一等奖。  “旅游+”已经成为阿拉善的一大新产业。  “类似珠峰大本营那样,我们要打造世界汽车爱好者的大本营。”任晋伟坦言,按照把阿拉善打造成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公司已经制定了发展规划。沙滩足球交流赛、夏令营游学、沙漠国际马拉松、中蒙俄自驾游……每个月都有大型活动举办。  赛事逐步常态化、四季化、国际化,赛事标准不断提高,带动力辐射力越来越强。阿拉善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磨练意志、让人成长”拓展训练基地。  如今,阿拉善着力培育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旅游+观光体验产业、旅游+体育运动产业、旅游+健康养老产业、旅游+商贸服务产业、旅游+航空产业、旅游+乡村现代化产业等多条产业链,旅游与多个业态的融合促进了旅游产业从单一的“旅”“游”向辐射多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发展,并成为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走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重要支撑。  高起点谋划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正在阿拉善大地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成为苍天圣地的一张新名片。(记者 白喜辉 王坤 刘宏章 李文明 王鹏)

Tags:阿拉善   旅游   复合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