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古蜀大地文明 4600年前蜀大明星小跟班子了人引河水入城修了一环路_四川

网络整理 2017-08-16 最新信息

  古蜀大地文明密码①

  宝墩遗址

  古老悠远的古蜀文明,因为文献不足征,而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幸运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考古发掘的喜讯接连而至,古蜀的面貌逐渐破土而出。从宝墩村文化到三星堆文化,再到十二桥文化……延续两千年的古蜀历史,以立体的考古发现,展现在人们面前。

  然而,疑团并没因此消失,文物里的奇思妙想令人疑惑,外星人之说,外来人之猜不时出现。为读懂古人的“暗语”,考古人锄头不辍,笔头不停,继续推出新发现、新研究、新说法。即日起,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古蜀文明系列,与您共探古蜀文明之谜。

  巴蜀大地上,早期古人在山地和丘陵间的平坝与坡地上,以聚落群的形态,若即若离地分布着,形成一处处“坝子文化”。而在成都平原,开阔的地势、优沃的环境,使得古城这种中心聚落形式得以出现。约在4500年前,因为水源的吸引,一支部落迁徙到成都平原,用黏土夯筑起城墙,建起八座古城。上世纪90年代,这个古城遗址群被发现后,有了“宝墩文化”的名字,它打开了迄今成都平原文明起源的最古老章节,见证了古蜀人迈进文明的脚步。

  时隔10年后,2009年底,宝墩遗址的进一步发掘研究重启。最早古蜀人的生活进一步还原:最初,先民们种植水稻、粟等旱作稻作粮食,渐渐地,人口膨胀起来。于是,他们在60万平方米的内城外,又修筑起220万平方米的外城,这时,他们已具备规划意识,开始将住宅与陵墓分区……

  今年5月,一条距今4600多年的数百米长水沟经发掘而出,将宝墩遗址的考证年代提早了100多年。这条成都平原最早的水沟,揭示了先民的用水智慧——先用几百米的直线沟将主河道水引入古城,再用两三平米的弯道将水蓄积。随后,随着古城发展,水沟慢慢废弃,原地上,粘土筑成的城墙修起。随后,城墙旁修起了3米宽的环城路,砂石铺垫,颇有成都最早“一环路”之意。

1 2 3 下一页

Tags:城墙   先民   水沟   古城   成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