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葬送郑和远航的罪魁到底是谁?迂腐的文官只是“背锅侠”吗?(郑和资料被烧)

网络整理 2022-05-22 最新信息

明永乐、宣德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北部,是我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但正所谓“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朝政府竟再也没有操办过类似的活动,这就有些反常了,郑和的航行,理当是“扬我国威”,为何之后却再也没有类似行动了呢?对此,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其中就有一种说法,说之所以以后再也没有类似的航行,是因为在正德年间,大臣刘大夏把郑和留下的所有航海资料都付之一炬了。

葬送郑和远航的罪魁到底是谁?迂腐的文官只是“背锅侠”吗?

(郑和航海路线图)

这种说法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想复制祖宗永乐皇帝的荣光,下旨要派船队沿着郑和的路线继续出海远航。文官刘大夏听说后,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极力反对,为了彻底断绝朱厚照的心思,他痛下狠手,一把火烧掉了郑和留下的所有航海资料。

葬送郑和远航的罪魁到底是谁?迂腐的文官只是“背锅侠”吗?

(郑和宝船复原图)

刘大夏这一行为,被很多人批评为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利益,刘大夏也因此被很多人骂作“罪人”,但实际上,刘大夏到底有没有做过这件事呢?

其实,在《明史》和《明实录》中,从来没有提及过这件事情。倒是有一件类似的事其实发生在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想征讨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下旨问刘大夏要永乐年间征伐安南时的档案。刘大夏坚决反对,于是将相关资料藏匿起来,拒不交出,于是征讨安南的提议就不了了之了。

由此可见,刘大夏所反对和藏匿资料的,是征伐越南,“下西洋”的说法,则纯粹是张冠李戴。而且,刘大夏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匿之”,而非全部焚毁。

就算抛开史实不谈,就从逻辑上说,“刘大夏焚毁海图”这事也非常可疑。航海路线图这种东西又不是什么重大机密,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怎么可能烧掉一份就恢复不了呢?要知道自隆庆开关之后,民间的航海事业逐渐兴起,很多人都走上了“下南洋”的道路,那么多人参与远航,可见航海的技术从未失传。

且郑和的几个下属都留下了自己的记录,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都对郑和远航的路线经过有详细记录。刘大夏要是真想烧毁郑和的记录,干嘛不将这些人留下的笔记也一并焚毁呢?所以说刘大夏所谓烧毁“海图”,根本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最早提及刘大夏烧毁郑和海图的记载,出现于崇祯年间,已经隔了一百多年,可靠性是相当低的。

所以,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史实上,刘大夏“焚毁郑和航海图”的事都是不成立的。

而且,一直到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流行的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中还保留了不少颇详细的相关航海资料,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之前的正德年间,郑和的航海图并没有被人为禁毁,只是因为年深日久,这些东西才逐渐散佚。

那么,“下西洋”行动到底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呢?事实上,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满足于做中原之主,对更遥远的地方兴趣不大,明朝是一个很传统的帝国,在思想上就没有远航的动力。就连郑和的航线,走的也基本上是前人走过的故道,而非开辟新的路线,这种方式,与西方向未知地区的探索大不相同。此外,明朝的贡赐贸易体制,使得官方难以通过航海获得巨大收益,郑和的远航虽然也有经济往来的成分,但本质上还是以政治目的为主,当之后的皇帝不再有这种政治需要时,官方的航海也就无须继续了。而且明代前期的税收以实物税为主,户部筹集不到足够资金去资助持续的航行。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明朝官方没有持续的大规模航海。

葬送郑和远航的罪魁到底是谁?迂腐的文官只是“背锅侠”吗?

(郑和雕像)

作者:沧溟

Tags:正德   非洲北部   明朝政府   刘大夏   郑和航海图   郑和宝船   明宪宗朱见深   三宝太监西洋记   永乐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   文官   征讨安南   三宝太监郑和   明实录   郑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