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夏桀商纣是什么意思)

网络整理 2022-05-30 最新信息

继上一章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事物之理,譬喻“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的人世之理,孟子在接下来的一章,继续强调这个议题,来表达他对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混乱的不满,以及对后世未来的忧虑,颇有苦口婆心的意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孟子曰:规矩,方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圆规和曲尺,是圆形和方形的极致;圣人,是如何做人的极致。

孟子为何对“方与圆”情有独钟?在古人看来,方与圆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代表着道。天圆地方,圆就是乾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方就是坤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圆为天、为阳,方为地、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

圣人,便是悟道之人,他们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是人类的最高典范。人伦,便是天道在人世的延伸与落实。伦者,理也,条理、次序之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条理次序的。这些条理次序符合天道,社会便和谐,天下便安定。如果违背了天道,社会便要混乱动荡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所谓治理天下国家,无非就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当然也包括家与家的关系,族与族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以及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君臣的关系。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要做君王(领导),就要追求君王的最高标准。要做臣子,就要追求臣子的最高标准。两个最高标准,也就是尧舜之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当尧为君时,舜为臣。后世臣子,如果不以舜事奉尧的方式与君主合作,那就是对君主不敬。后世君主,如果不以尧仁爱百姓的方式治理国家,就是对百姓的伤害。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弒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孟子引用孔子说的话,执政的路线只有两条,不是仁政,便是暴政。如果执政者严重虐待百姓,他的国家必将灭亡,君主本人也将难逃灭顶之灾。如果执政者对待百姓没那么残暴,他的国家也将动荡不安,国土和实力亦会不断削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这样的君主被授予“幽厉”的“谥号”,即使他的后代子孙中有非常优秀的人物,也很难将恶谥改成美谥。这不是让子孙蒙羞吗?

南轩张氏说,“如尧舜之为,是由仁之道者也,如幽厉之为,是由不仁之道者也,人君可不审择其所由哉!”

庆源辅氏说,“不仁有浅深,而其祸有大小。以幽厉视桀纣,则幽厉虽未至于身弑国亡,然死蒙恶谥,遗臭后来,孝子慈孙,欲改不可,不仁之祸,驯至如此。岂不可惧之甚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所以,《诗经·大雅·荡》里说,商朝可以借鉴的历史教训并不远,就在之前的夏桀那里。孟子引用诗经,是希望后世君主以“幽厉”为鉴。

朱子说,“规矩是方圆之极,圣人是人伦之极。盖规矩便尽得方圆,圣人便尽得人伦,故物之方圆有未尽处,以规矩为之便见;于人伦有未尽处,以圣人观之便见。惟圣人都尽,无一毫之不尽,故为人伦之至。”

人类有不变的伦理,也就是“伦常”,这是由人性决定的。“人之生也,均有是性,故均有是伦;均有是伦,故均有是道。然惟圣人能尽其性,故为人伦之至。而所由莫不尽其道焉,此尧舜之为君臣,所以各尽其道而为万世之法,犹规矩之尽夫方圆,而天下之为方圆者,莫不出乎此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何“幽厉”不能吸取夏桀和商纣的教训?

人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而此章独举尧舜君臣做人伦之榜样,是因为,孟子这段话是说给当时和后世的君主听的。孟子以尧舜尽君臣之伦,责望世之为君臣者取法之,正是因为人性皆善,而皆可以尧舜故也。

君主和他的大臣们能够带头遵守人伦,才能引领天下百姓循行道义。一旦为首的人偏离了方向,国家也将走向没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很多,但总有君主忘乎所以。他们未必不知道桀纣幽厉,只是不求学问,疏于复性修身的工夫,其光明的德性被遮蔽罢了。

Tags:帝辛   夏桀   孟子   孔子   成方圆   诗经   我在宫里做厨师   朱熹   伦理   战国时期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