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朱仙镇大捷和郾城大捷)

网络整理 2022-04-17 最新信息

作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南朱仙镇,向来以历史上岳家军曾在此大败金兀术而闻名天下。然而,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这场战役应该是不存在的。不过,在传说中的宋金大战五百年之后,在朱仙镇确确实实爆发了一场战略决战,这便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农民军与明军主力之间的朱仙镇之战。这也是一场决定了历史走向的决战。同时,这也是李自成这位农民起义领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是他一生中打得最漂亮、指挥水平最高的大兵团作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场战役。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一)


明崇祯十四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洛阳,杀了脑满肠肥的福王朱常洵。此后,闯军与明军之间的战略态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福王府内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成为了李自成扩军的物质基础。中原地区的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百姓为了活命,纷纷赶来投奔,李自成起义军的人数迅速膨胀,很快就达到了五六十万人。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从此,李自成就摆脱了被明朝官军追杀逃亡的命运,转守为攻,开始主动向着明军发起进攻了。他联合了另一位起义军领袖罗汝才,双方合兵,号称百万,开始向着河南省城开封发起了进攻。


虽然接连两次进攻都没有能够把开封拿下,但是却震动了天下,也使得大明王朝彻底陷入了内外交困、难以支撑的地步。


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李自成在消灭了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的部队之后,与罗汝才一起,第三次向着开封发起了进攻。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不得不豁出血本,勉强拼凑了一支人马,前来解救开封。


这支明军以督师丁启睿领衔,保定总督杨文岳为辅,共统领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名总兵,兵力约十七万,号称四十万。崇祯皇帝为了救开封,几乎是倾尽所有了。


然而,这支明军却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因为整支明军总共十七万,而左良玉的部队就有十五万。实际上,左良玉才是这支军队真正的统帅,丁启睿和杨文岳地位虽高,但手底下没有多少军队,完全都依赖于左良玉。


而左良玉此时已经基本上军阀化了,他倚仗着自己手握雄兵,开始自行其是,对上级的指令乃至皇帝的圣旨都开始选择性地执行了。就在去年,左良玉在督师杨嗣昌的指挥下追剿张献忠,但是他不听指挥。杨嗣昌接连九次下命令给他,他都不执行。结果导致襄阳失陷,襄王被张献忠所杀。杨嗣昌被逼得服毒自尽。而左良玉由于手握重兵,朝廷对他无可奈何,不得不继续给他加官进爵,哄着他来为朝廷效力。


左良玉连杨嗣昌那样的股肱之臣都不放在眼里,丁启睿、杨文岳这样的人就更没法驾驭他了。因此,将帅不和就变成了明军最大的隐患。


(二)


当然,困难并不只是存在于明军一方,李自成方面同样有很多困难,甚至是隐患。


李自成为了壮大声势,联合了另一位著名的起义军领袖罗汝才携手作战。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罗汝才的称号则是“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两家的兵力合在一起,声威大震,让明军闻风丧胆。这是有利的一面。


但是,罗汝才为人狡诈多变,绰号“曹操”,经常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李自成必须时刻提防着他。像这种和明军决战的事情,他突然变脸,反戈一击站到明军一边,绝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另一方面,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联军虽然号称百万,但是大多为老弱妇孺,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十几万人,和明军的实力差不多。而开封城内,还有数万明军和民团,一旦他们杀出来,那么李自成的兵力就要居于劣势了。


因此,对于明军而言,如果大家和衷共济、勠力同心,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与闯军的决战上,那么获得胜利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五月中旬,左良玉与丁启睿、杨文岳在河南汝宁(今河南驻马店)会师。会师后,大家聚在一起商议进军路线。左良玉认为明军应该沿着杞县、陈留这条线路进军。这样做的好处是,明军可以占据黄河南岸,依靠水运可以保持粮草的供应。


而丁启睿等人却主张沿着扶沟、尉氏这条路线进军,目标直指开封附近的要地朱仙镇。


丁启睿坚持要走扶沟、尉氏这条路线,其实主要是为了给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看的。因为要走杞县、陈留这条路线就需要绕个大圈子,会比较费时间。而众所周知崇祯是个急脾气,他总是恨不得今天官军出动,明天就获得大捷。如果绕着开封走,崇祯很可能会认为丁启睿等人是畏葸避战。他无法把左良玉怎么样,但是对于丁启睿、杨文岳这样的文官,要取他们的性命却是易如反掌的。


因此,丁启睿和杨文岳都坚持走扶沟、尉氏路线,以便让崇祯挑不出毛病来。


丁启睿和杨文岳的官职都比左良玉高,他们两个都想占据朱仙镇,左良玉就无可奈何了,只能服从命令。而且,由于他是全军的主力,占领朱仙镇的任务又交给了他。


(三)


对于左良玉来说,这次之所以愿意出兵来救开封,主要还是看在恩人侯恂的面子上。想当年,左良玉不过是明末边关一小兵,是身为兵部侍郎的侯恂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左良玉从侯恂身边的勤务兵一直被提升为副将,都是侯恂的关照。因此,左良玉对侯恂视同再造,像亲爹一样尊重。


崇祯皇帝知道侯恂和左良玉的这层关系,因此为了调动左良玉,便将已经入狱七年的侯恂释放了出来,让他担任河南的督师。只不过现在侯恂还没有赶到河南,暂时由丁启睿代理而已。


左良玉看在恩公的面子上来到了河南。但是,他从心底里是抵触这件事的。像所有的军阀一样,保存自己的实力是左良玉最看重的。他喜欢留在湖北收拾张献忠。张献忠是他手下的常败将军,左良玉见他一次打他一次,当然每次都不会把张献忠斩尽杀绝,而是要留着他,这叫“养寇自重”,否则就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左良玉以前没有和李自成交过手,至少是在李自成独自挑起闯王大旗之后没有和他交过手。他知道李自成不好对付,不过现在回避不了了。既然难免一战,那么当然应该选择最好的战法,左良玉想绕道杞县、陈留,就是为了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徐图进取之策。


但是丁启睿和杨文岳两个人瞎捣蛋,左良玉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直奔朱仙镇而来。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五月十三日凌晨时分,左良玉的先头部队抵达了朱仙镇。然而,李自成已经得到了消息,所以派出了刘宗敏、李过等人,率领一支骑兵也来争夺朱仙镇。双方几乎同时进入到镇中,展开了一场巷战。


左良玉的部队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在狭窄的街巷中与闯军恶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李自成手下的大将李过还中了一箭。但是,刘宗敏等人很快赶到,他们首先在镇外的田地里放火,制造疑兵,然后杀入镇中。明军不知道敌人的虚实,于是,很快就撤出了朱仙镇,退到了镇子东南约十里远的水坡集,朱仙镇被闯军占领,明军则集结于水坡集。就这样,两军对峙了起来。


(四)


两军虽然对峙了起来,但是明军也没有处于劣势,完全可以一战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自成做出了两个堪称英明的决策。


一是果断地放弃开封,全军集中到朱仙镇迎击明朝援军。同时,他还派人伪装成官军,到开封城里送信,说明军已经将闯军包围起来了,不日就可歼灭。要城中的明军谨慎守城,不要轻易出来。


城中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总兵陈永福等人对于这封书信其实是将信将疑的。这封书信的真假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他们主要是怀疑官军的战斗力。高名衡和陈永福都担心官军不是李自成的对手,而城中的军队贸然出击的话就要吃大亏,搞不好开封就丢了。因此,不管有没有这封书信,高名衡和陈永福都不会派兵出击的。


高名衡等人最关心是如何打发左良玉。他们都知道左良玉的部队比土匪强不到哪里去。左军到了河南,河南的老百姓同样是大祸临头。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主要是在想办法向开封的富户募捐,甚至向周王拉赞助,打算凑一笔钱交给左良玉,这样左良玉的部队祸害百姓的力度就会轻一些。


如此一来,李自成遭受两面夹击的隐忧就不存在了。


李自成的另一个英明决策是截断贾鲁河的河水。


当时两军的位置恰好是分别处于贾鲁河的上下游。闯军在上游,而明军在下游。而当时又正值天旱,军队的饮水完全依赖于这条河。于是,李自成就把河水截断,明军那边就断水了。


断水对于明军的打击极大。十几万官军再加上几万匹战马缺水可不行。他们也曾试图打井,但是水井是不足以维持这么多人马饮水之用的。因此,明军大哗,士气陡然低落,全体都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随即,李自成的闯军开始对明军进行炮击。他们的火炮大多都是在项城之战中缴获的,原本大多属于保定总督杨文岳。杨文岳在项城之战中狼狈逃跑,结果就充当了运输大队长,把大批火炮留给了李自成。现在到了开封,李自成在火器方面反而处于优势,打得明军躲在营寨里抬不起头来。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这样一来,明军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了。


(五)


对于明军而言,必须赶紧想个办法摆脱目前的困境。然而,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等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块儿去。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离开这里,找个有水的地方扎营。但这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因为两支大军已经碰面了,都处于有进无退的地步。如果这时候明军自己撤退,闯军乘势发起进攻。那么明军就有全面崩溃的可能。


那么留下来与闯军决战当然也是一个办法。但是此时明军士气低落,又无开封的配合,打起来同样也是凶多吉少。


对于丁启睿和杨文岳来说,他们当然是希望决战的。因为他们的命运操纵在崇祯的手里。如果这两位文官不战而逃,那崇祯是会要了他们的脑袋的。


不过,军队都掌握在左良玉的手里,他的态度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左良玉的态度则是想逃。


军队是左良玉的命根子,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实力受到损失。


三个人在一起讨论过作战的方略,但是意见根本就没法统一。


于是,左良玉打算自己丢下二位总督逃跑了。


在最近的几年里,明军的将领丢下自己的总督逃走,已经变成了一个保留节目。陕西的贺人龙、李国奇两位总兵在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接连用临阵脱逃的手法坑死了傅宗龙、汪乔年两位总督;而就在去年,当洪承畴率领八位总兵去援救锦州的时候,也出现了六位总兵集体大逃亡的尴尬局面,只剩下了曹变蛟、王廷臣两位良将忠心耿耿地和洪承畴坚守在一起。


现在,左良玉也打算玩这一手了。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五月二十二日的凌晨,左良玉悄悄地集合部队,趁着夜色拔营而起,一路向南狂奔而去。丁启睿和杨文岳两位总督得知消息后,也只好赶紧跟着逃走。十几万明军竟然一夜之间溃退了。


(六)


然而,李自成预料到了明军的溃逃,而且他还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对于李自成来说,如果能在这一战中全歼左良玉的人马,那对于他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左良玉如果死了,李自成在整个中原就将再无敌手。因此,李自成集中了全部力量,决心将左良玉彻底消灭。


在此关键时刻,李自成做出了非凡的大军事家级别的表演。


他准确地判断出左良玉将会向着西南方向的许昌、襄阳这条路线逃跑,因此,李自成就事先派人在开封西南的尉氏县境内挖掘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壕沟,以此来拦截左良玉的骑兵。


事实证明,左良玉就是向着这个方向逃走的,而且恰好撞在了李自成给他挖好的壕沟面前。


五月二十二日中午时分,左良玉的人马经过一路狂奔来到了河南省尉氏县,在这里他们被壕沟挡住了去路。而就在此时,闯军伏兵四起,铺天盖地一般杀来,左良玉登时陷入了绝境。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拼死冲过这条壕沟了。左良玉的人马都拼命地跳进壕沟,打算从另一面爬上去。壕沟里填满了人。左良玉就纵马从他的步兵头上踩着通过了壕沟。很多左军的步兵都被践踏而死,而骑兵也好不到哪里去,绝望的步兵临死前也刺死了很多战马,不少骑兵也都陷在沟里爬不出来了。


左良玉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拼命逃过了壕沟。过了壕沟之后,还有大批的闯军在埋伏,又是一阵凶猛的冲杀。左良玉的人马十停去了九停,绝大部分都被杀被俘或是主动投降了。左良玉自己靠着数千亲军的护卫拼死冲出重围,狼狈不堪地逃回了襄阳老巢。


这一仗,闯军缴获骡马七千匹,俘虏降卒数万人,火器无数,大获全胜。


(七)


朱仙镇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敲响了朱明王朝的丧钟。此后,明军再也不是闯军的对手,明军听到闯军的名号开始变得像听到清军一样闻风丧胆了。


在这一战里,李自成表现非凡。他临危不乱,在面临着两面夹攻的情形下,果断地放弃开封,到朱仙镇迎击明军。随后,他切断河水,设置壕沟,布署伏击,招招都算计得精确无误,简直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样神奇。可以说在明朝末年连绵不绝的战争中,还没有哪一场战役能够打得这样精彩,这样完美。


朱仙镇大捷——李自成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


可惜的是,此后的李自成再也没有这么神奇的表现了。虽然他对明军依然是势如破竹,但那大多都是明军不战而降的结果。他在与清军的交战中,再也没有过这样好的表现,总是很快就溃不成军,这实在是让人感到遗憾。


至于明军的表现那就让人无话可说了。左良玉的表现证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他一味回避强敌、不敢打硬仗的做法只能让他的军队保持在三流的水平上。所以左良玉成不了气候,甚至于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军阀。事实也证明左良玉和他的军队很快就被历史所淘汰了。

Tags:李自成   左良玉   崇祯   张献忠   明朝   开封县级融媒   侯恂   河南   兀术   杨嗣昌   曹操   我在宫里做厨师   驻马店   襄阳   扶沟县   这就是河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