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同城信息 / 正文

贝面 | 还原与刘晓光的最后一次漫画派对153对话

网络整理 2017-06-26 同城信息

首创原董事长刘晓光在这个夜晚去世了。1月17日深夜,他的好朋友冯仑顾不上悲伤,一边操持后事,一边伏于案前,为老大哥撰写最后一篇纪念文章。

冯仑对刘晓光说过,你牛逼一辈子,干十个首创不如干一个阿拉善。“干阿拉善这件事就应该写在墓志铭上。”

当任志强出来推销阿拉善、任小米时,很少有人知道刘晓光才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创始会长。在这个云集了王石、任志强、马蔚华、冯仑等大佬的NGO组织中,曾有人提议刘晓光任终身名誉会长。

刘晓光的身体一直不好。相熟的记者都知道刘晓光“有病”,且持续了几年时间。有一次,他竟无法坚持到采访结束,不得不中途打断提问,当着我们的面吃药。

刘晓光不年轻了。在房地产这个势利行业,他的老派、谦和、出世作风令他始终难以走红。蹿升的数字、光鲜的外表、有趣的故事,刘晓光给不了。

要知道他的朋友是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和王石。任是斗士,潘像演员,冯游戏人生,王则是永远的王。站在人群之中的刘晓光,始终保有年轻时代的乡土气息,和这些人坐在一起,他似乎是真正的大哥,但听众的焦点,却集中在他人身上。

刘晓光通过论坛、微博等媒介不断传达着他对经济领域、房地产行业的思考,转发、评论者寥寥。前几年,群众与他的互动还能停留在两位数,有时还是个位数。2015年10月后,刘晓光在最后一个公众媒介平台也隐身了。

2014年夏天,首创、保利在前者开发的CBD高端豪宅中联合举办春拍书画展,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刘晓光本人:

面对面,距离半米左右,任志强也在场。那不是一场有关房地产主题的对话,我没有出稿。

不谈论房地产的时候,刘晓光极度缺乏听众,尽管有任志强捧场,最终决定和他聊一聊的只有我和凤凰的记者姜璐明——我们聊的话题,是艺术。

采访开始前,还未从首创集团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的刘晓光邀我落座。他拍了拍身旁的位置,“坐这儿就行”。

没有大佬的架子。

坐下来后,刘晓光的身体随意靠在了沙发上,健壮的小腿自高高卷起的长裤中露出,直冲着跟他聊天的我们。两个腿不停得摆啊摆。

我不觉得讶异,他的状态很放松。当时那个场合,刘晓光谈起自己马上就要退休,而退休后要学画画。

是的,他不仅写诗,还是个画家。

“画,就画大自然!在画板上创造,那才自由,那才奔放,那才有激情呐。”刘晓光带劲儿地说道。

一旁的任志强默默吸烟,听到这句插话进来调侃,“瞎说,你最爱的画不应该是毛大大像嘛?”

刘晓光哈哈大笑,眼睛眯成一条缝,身体坐得更歪了,看上去如同醉酒一样。

醉酒——舆论给生病的刘晓光扣过的最失真的一顶帽子。2014年7月4日,外滩金融峰会现场,刘晓光被指全程以醉态读稿,现场人士号称“连服务员都闻到酒味”,并表示读完后他立刻进入睡着状态。

实际上,那时的刘晓光身体每况愈下,根本无法承受哪怕一滴酒精的侵袭。

被头条一次之后,刘晓光还是没有火。中国著名企业家被曝“醉酒”上台,3天后,微博还是只有69个评论,其中多数指向此次风波。彼时的任大炮随便一条微博都能一呼百应,他帮腔道,“有人在挑衅!”

中国企业家论坛大大田源后来解释,上海外滩峰会那天,郭广昌、刘晓光等七八位论坛理事与上海市领导共进午餐,八项规定过后,上海市领导宴客不上任何含酒精饮料,一杯白水,几种普通饭菜,大家边吃边聊,一小时结束,十分开心。

刘晓光是当天下午田源主持第一场论坛的嘉宾。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身体全程努力支撑,最终仍显露颓态。

我盯着眼前,斜斜靠在沙发背上的刘晓光。他一手把一家国企从“做死”到“做活”,从十几个主营业务砍到三个主营业务,魄力不输王石当年带领转型转型专做住宅。他给业界贡献的形象传播度甚至比不上一个八卦,社会浮躁如斯。

“40年前我差点就去画画了。我最爱画现代画!”刘晓光话匣子不停,越说越起劲。我问他常画什么题材。他说“你等等”,随即向记者们展示了或许是今生唯一一次被外人窥见的刘晓光真迹。

他低下头、翻出手机,一页一页翻照片,很久以后慢慢抬起头,举着iphone笑眯眯向我展示,“你看,这就是我画的山。”

手机中是一幅群山的画作。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微笑。如果说刘晓光这一代企业家的起势、收场均无法摆脱时代和宿命的牵扯,我相信那一刻的他是自由的。

画画陪伴一个人走过了最难的那段日子。“那时候穷,总得有点什么追求才能熬过去。”刘晓光最爱画的是风景。

我问,哪一幅画作曾让他感到深深动容?他想了想,答非所问——军装时代广袤无尽的山川草原和绚烂日落,曾在某个时刻击中了他的心。

刘晓光1955年生于河北乡村,十五岁到长白山当兵,年轻时在仪器厂做过车间主管,后考上大学,随即从政,进而经商,最终掌舵专注于金融、地产、水务三大领域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首创集团。刘晓光离任的2015年,首创集团资产达到了2000亿。

CBD那天,刘晓光告诉我们,他不仅爱看画,自己年轻时也画,“我画了很多油画。每一张都起了特别的名字。”

“物质生活最为匮乏的那几年,陪在身边的大自然改变了我的世界观。”

阿拉善SEE正源自于此:几十年后,已经成为大佬的刘晓光重回阿拉善沙漠,当他看到一抹几乎被黄沙吞没的绿色,“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从此将保护生态作为后半生使命。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有人用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光渐萎,所以现在,这个人也走了。

阿拉善SEE还在。

所有的存在,都会留下痕迹。

Tags:贝面 | 还原与刘晓光的最后一次对话   刘晓光   对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