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本地信息 / 正文

地质大旗在湘北高卯时十分空腹杯高飘扬_财经

网络整理 2017-06-16 本地信息
(原标题:地质大旗在湘北高高飘扬)

在湘北大地,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驰骋于武陵山脉崇山峻岭,纵横于洞庭沅澧烟波浩渺,地质找矿捷报频传,地质服务屡立新功。

“踏遍八面武陵源,两战泥沙东山峰,磷铁煤盐综合找,探查开发为三湘。”这是原地矿部部长宋瑞祥对他们的评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这就是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3队。

初心——

  赤胆忠诚武陵山下谱时代强音

劳动的价值在这里凝结。寻找矿藏,这是地质工作者最简单、最崇高的理想。在403队的历史中,这支队伍60多年来从未中断过为国家找好矿找大矿,为常德经济发展当好先行者,这些最为人称道。

作为湘西北专业从事地质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的事业单位,403人前赴后继,聚三代两千多地质人的劳动和智慧,在湘鄂两省14个地州市、40余个县域的土地上艰苦探索,武陵山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艰苦奋斗的足迹,凝结了他们无私奉献、赤胆忠诚的心血,换来了丰硕的找矿成果。

建队61年来,该队先后发现矿藏65种、矿床(矿点)700多处;探明特大型和大型矿床24处、中型矿床50处、小型矿床128处;探明的矿产价值超过千亿元人民币;钼镍矿、无水芒硝、海泡石矿、膨润土矿的发现更是填补了省内空白;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多份,其中获部(省)、厅(局)重大找矿和科技进步奖60余项,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批可供远景规划及建设利用的科研成果与地质资料。

新的时代赋予了地质工作新的使命。新一届班子秉承“大地质、大服务、大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服务常德及湘西北重大发展战略、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瞄准重大地质需求,在发展与服务之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谱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最强音。

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该队首次承担了地质大调查、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填补了403队历史空白。共承担中央财政项目7个,省级财政项目28个,商业性找矿项目19个,探明一批煤、石膏、岩盐等资源量。

地质工作的步伐走出了常德、走出了湖南、走出了国门。该队先后到四川、贵州、浙江、云南、西藏、广西、新疆、内蒙古等14个省区从事矿产调查及勘查、地灾治理工作,还远走巴基斯坦、缅甸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地质为本、发展优先的工作思路迎来各产业的齐头并进,多个产业在其领域树立了403队品牌。

常德市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在403队成功挂牌,并成为5个县的地灾技术支撑单位。完成湖南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地源热泵项目十多个,成为一大经济增长点,也成为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参与的张吉怀高铁定测、北煤南运蒙华专线施工勘察、西气东输工程选线勘察等,为国家重点工程基础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5%至30%之间,特别是2016年产值增长25.12%,对外经营收入为2010年的3倍。

匠心——

  精益求精沅澧河畔奏劳动凯歌

劳动的故事在这里书写。提起403人劳动中那股不怕吃苦的精神,就不得不提东山峰会战。1972年,403队的地质队员挺进了东山峰寻找磷矿。就在那茅草覆盖的45里连绵山脉,打响了轰轰烈烈的东山峰磷矿大会战。作为会战的主力,403队承担了风箱坡、清官渡、杨家坪、鼓锣坪等矿区的勘查任务,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他们几次奔赴东山峰,肩挑手扛机器设备,吃冷饭、睡稻草,一年甚至也顾不上回一次家。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战果,东山峰矿区探明总储量14.91亿吨,成为世界级大型磷矿。

“三湘第一孔”的诞生、“地源热泵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都在延续着地质人严谨细致对待地质科学的态度,延续着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给队上下达湘澧盐矿探盐找钾任务,设计孔深1600米,这对于最深才完成过1200米孔深钻探任务的403队来说是个重大考验。接受任务后,队长朱景文亲自参与技术讨论,钻探公司力邀老地质、老钻探专家共同研讨,精心编制施工方案,公司负责人任项目经理兼施工机长,经验丰富的老机长当班长,班长当钻工。同时该队聘请北京的专家对钻工进行培训,并对绳索取芯、泥浆配比等关键技术因素进行指导。

为控制钻机的垂直度,配备了斜测仪,坚持每钻进100米测斜一次,每500米起一次大钻,进行钻具检查,24小时三班倒,每一次钻进,都不敢有丝毫马虎,每一道工序,不敢掉以轻心。1300米、1400米、1500米、1600米,钻进深度超过了设计孔深,却还未达到工作目的,钻进只能继续,任何设备问题或者孔内事故发生都意味着前功尽弃。当平安终孔时,岩芯全孔采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钻孔弯曲度1000米内没有超过5度,钻孔校正误差不到+0.2米,九大指标项项达到标准。

要做市场的先行者并不那么容易。2012年起403队致力于浅层地温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历时了三年,经过多次实验,终于在2015年熟练掌握了“生物催化法”,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的独特优势服务客户,实现了节能环保,走出了一条政府支持、市场认可的新路子。

浅层地温能项目的实施还面临着工期紧这一大难题,项目要在建筑体基础施工基本完成后才能进场,但是要求和建筑一起交付使用。为了赶进度,他们往往是日夜施工,轮流值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力元新材项目却创造了28天完成施工,45天完成整个项目的纪录。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打开了常德的市场,仅2016年就签订地源热泵项目合同3913万元,完成产值1767万元,形成了勘察、设计、成井、安装、维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2016年1月23日,403队澧县盐井矿区湘澧盐矿探索钾盐深孔钻探终孔,深度达2302.03米,刷新了湖南小口径岩芯钻探深孔纪录,成为“三湘第一孔”。110个没有间断过钻机轰鸣的日日夜夜,110天一刻也不敢放松的日日夜夜,只有他们才知道这个纪录包含了多少艰辛,有多来之不易!

同心——

  砥砺传承文化兴队建和谐家园

地质找矿是一项群策群力的大工程,往往需要通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特殊的地质工作,加上长期地处偏居湘西北的石门小县城,403队形成了独特的“相融共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大家都把自己当成大家庭的一员,彼此既是同事,还有的是师徒、伙伴、夫妻、父子……

“坚守精神高地”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说起403队的老地质,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被誉为“武陵山中铁姑娘”的“三八”钻机。“三八”钻机上是一群年轻姑娘,平均年龄不到20岁,机长罗绍南,副机长王庭英,是被队友们公认为吃苦耐劳、热心善良的好姐妹。她们带领姑娘们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和男队员一样,自己装卸钻机、上高架、开钻机、打吊锤……姑娘们的干劲,让当地男人都啧啧称奇。

现今如何在新的机遇中站稳脚跟、开拓市场,老地质队员们发挥了关键作用。黄显京、汤国森、向凤刚、潘德超等老同志身先士卒,在退休后亲自带项目、作指导,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近年全队有30多位老同志活跃在工作一线,年纪最大的黄显京已经82岁了。

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很多年轻人接过了地质的大旗,成为了各自领域的骨干。张弛带领水环院8位年轻人,2016年完成合同额过千万;向佐伟负责工勘院二分院,两年时间业务量大幅提升。还有谷群、余毅、陈能浩、杜潮……在各自领域都挑起了重担,他们都传承着403队大家庭独有的精神和文化。

张弛是年轻人中的典型代表,2014年403队组建水环院,他挑起了院长的担子,带领着一支全队平均年龄最小的团队联系相关部门、跑市场,遇到紧急的地灾防治任务,总是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良好的服务成效得到了政府和客户的认可,也闯出了声誉。

2014年开始的内蒙古阿拉善等区域地质调查,也是一帮以年轻人居多的团队在实施,在戈壁荒漠的无人区,驻地是林业站废弃的房子,没电没网没信号,早上6点吃碗面条啃个馒头就出门了,中午吃携带的干粮,甚至野外作业时遇到突发情况也会在悬崖上呆个通宵,早晚温差高达三四十度,却要一直等到天明,更别说可怕的野兽、蚊虫、草爬子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一干就是4年,毫无怨言。

从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到新一代年轻地质人,显然,大家都把这份事业,把403队当成了自己的归属。队班子也努力地为大家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依靠文化筑魂,凝聚人心、增强合力。

为贯彻湖南省地勘局野外地勘职工“安居乐业”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2011年,一个总投资2.47亿元、占地61.75亩、建筑面积10.21万平方米由16栋高层组成的常德基地项目全面完成,并实现了整体搬迁。这是403队建队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广大职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质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温馨美丽的新基地高楼鳞次栉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规划合理,舒适宜人,被誉为“全国最漂亮的地质队家园”。

与此同时,该队的精神家园也同样精彩。利用“一堂”(道德讲堂)、“一台”(湘北地质微信公众平台)、“一栏”(宣传栏)、“一报”(湘北地质报)、“一屏”(电子显示屏)”,创新开展“机台微党课”活动,党建工作有声有色。通过“四轮驱动”,同心共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门球协会、奇石古玩书画协会、艺术团、篮球队、羽毛球队等组织活动有声有色,在石门和常德市都小有名气。除此之外,建队6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展现和宣传了该队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强大。

长征万里,行者无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新的目标,403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面对荣誉,403人更觉得任重道远,他们希望,这面地质大旗飘得更高、飘得更远……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