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道德经》-治世之道(治世的意思)

网络整理 2022-04-19 最新信息

《道德经》——治世之道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释义:“道”处于无名之状,且质朴微细,然天下却没有什么能使之屈服。侯王若能依“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自然地归附。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普降甘露,人们不必强求其自然均匀。天下需要治理,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名分。名分有了,统治者也就懂得了分寸。知道了分寸,也就知道避免风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如同江海,一切溪水归流于它,万物自然宾服。

这一章老子又回归到“道”的玄妙之中。老子强调“道”是微小的,朴素的,但它却是强大的。统治者若能持守之,则天下大治,百姓也就好管理了。他提醒统治者,该止则止,该动则动。若此就可以摆脱危险。老子用“朴”来形容“道”之原始“无名”的状态,这种原始质朴的“道”,行之若雨露,与百姓接近就自然有名。定立制度、确定名分、设置官职,不可过分,宜适可而止。如此就不会有过多的纷争。

《道德经》——治世之道

此章老子提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根源。如果没有“名”的话,人们对诸多事情的认识就会模糊,而模糊是阻止争端的手段。正是因为有了名,才产生了利,也就有了争名夺利。为了名分人们甚至不惜战争,在战争中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无以计数。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以常理而论,老子不提倡这样做,只要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宁愿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也不愿意以战争的手段去显达。恰如唐朝诗人柳中庸在《征人怨》写的:“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故言,无休止的战争,即便造就再多的英雄也是灾难。

说到企业管理中的“名”时,我们没有必要做现代意义上的解释。因为现代人把很多原本很纯正的问题都添加了诸多的污秽。企业竞争要击败对方,企业发展要无穷大。其实有这个必要吗?你可以取胜,但不必要让对手永无翻身之日。你的企业可以发展很大,但没有必要垄断某些行业。你垄断了,别人就失去了机会。别人没有了机会就必然找机会。当“民不畏死”般地去寻找机会的时候,注定会无所不用其极,其产生的消极意义或是无法估量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不都是因为被逼无奈吗?企业管理与这些恰有相通之处。某个企业辉煌无限,其他的企业或员工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辉煌难道不会有人阻止吗?

故云,凡事不必过于强调其“名”,凡利不可过度求之。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目标,但必须当止则止,当为则为。企业竞争也要有德。这个德不是施舍与人,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真正做到“知止可以不殆”。

Tags:民不畏死   道德经   柳中庸   统治者   常无名   征人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