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张良萧何最后的结局)

网络整理 2022-05-27 最新信息

#古史传奇#提到萧何,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萧何这个人识时务,用了“自污保身”的办法,避免了杀身之祸。但仅仅如此就能让刘邦放过萧何?背后的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你让刘邦放过你,仅仅搞了个贪腐就可以了,别太天真了,实际上,就算萧何搞了个自污,还是没摆脱牢狱之灾。刘邦还是打算杀了萧何永绝后患的,但是最后他选择了只是对萧何惩戒一番,因为他发现以萧何为代表的丰沛功臣集团,其能力和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萧何是动不得的,只能和他们这些老兄弟共享权力。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有人说汉初三杰的结局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不同的缘故,确实张良选择了站队吕雉,韩信选择了想独善其身,于是张良得以保身,而韩信则被各方势力抛弃,死无葬身之地。那么萧何萧丞相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说有人说萧何的处境比韩信安全的多,毕竟他是文官而不是武将,不领兵对刘邦不构成威胁。实际上这种说辞大错特错,萧何尽管自己不掌兵,但萧家的很多人都充实在刘邦的汉军队伍中,萧何本人在丰沛集团中地位崇高,很多人唯其马首是瞻,他们既是刘邦的臣子,也是萧何的兄弟,可以说萧何振臂一呼,便可以号召其强大的力量。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尤其萧何和韩信的关系莫逆,正是由于萧何在刘邦面前的极力推荐,韩信才成为汉军主将,因此从内心中,韩信将萧何视为自己的恩公和和知己,对萧何的要求言听计从,他尽管是汉军主将,名义上是刘邦手中的利剑,但如果让他站队选择,他宁愿相信萧何。这也是吕雉要杀死韩信的时候,请韩信入宫,韩信说自己有病,而萧何写了一封信:“你就算真有病,陛下让你进宫祝贺,你也一定要坚持来!”韩信接到萧何的信以后,才勉为其难入宫,被吕雉所害。在最后时刻,正是因为太信任萧何,韩信才放弃了警惕,而他临死之前还大呼:“萧丞相误我!”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刘邦做布衣的时候,萧何就以自己沛县主吏的身份数次袒护刘邦;到刘邦做了泗水亭长后,萧何更成为了刘邦的左右手;刘邦但咸阳出差,沛县上下官吏都纷纷给盘缠,大家都是三百的标准,到了萧何这里直接给了五百,这不是财大气粗,而是萧何和刘邦的关系与众不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身边的兄弟大多是将军,就萧何这么一个文职人员,他的工作是督办刘邦安排的各类事情,刘邦身边的都是武夫,总得有人搞搞管理,多操点心才行。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刘邦进兵三秦,留下萧何在巴蜀坐镇,让他安抚百姓,为汉军提供兵源和粮草的保障。在战场上,刘邦是总指挥,在大后方,萧何是当家人。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二年,刘邦搞统一战线,和诸侯们共同对付项羽,萧何镇守关中,辅助太子治理关中政务,这个身份就是监国之则。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萧何具体的工作是制定了大汉法律,也就说规则是我定的,包括机构的设置,官员的进退等等,要知道萧何当初在沛县做主吏的时候,管的就是官员的进退,韩信只是萧何挖掘发现的人才之一,他发现和举荐的人绝不仅仅是韩信一个,基层很多官吏都可以说是萧何的门生。基本上萧何向刘邦汇报的事情,都会按照萧何的意思来办,后来发展到萧何直接先斩后奏,这实际上是架空了刘邦的一部分权力。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萧何的组织能力突出,得益于他在各个阶层里都培养了自己的人,因此可以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这种能力是刘邦手下其他人都不具备的,因此刘邦只能把关中彻底交给萧何,当然这种默认还要说成是自己赋予萧何的权力,让他可以自己处理关中的任何事情。最大的信任,也是最大危机的开始,萧何在关中的威望太高,就像曾经的商鞅一样,大家只知有商鞅和秦法而不知有秦君。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三年,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这时刘邦十分关注后方的稳定,因此屡屡派人去慰问萧河,说他劳苦功高,在关中转运粮草,为前线提供兵员,给刘邦提供了极大帮助。

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史记·萧相和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萧何手下的鲍生对他说:“丞相,您恐怕危险了,大王一直派人来慰问你,实际上是怀疑你有异心。为了表明心迹,你应该把自己族中的子弟全送到前线,听从大王的指挥,这样一来,才能让汉王放弃对你的怀疑!”萧何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按照他的计谋行事,果然刘邦十分高兴,不再派人来慰问萧何。但是你认为刘邦真那么容易骗吗?实际上萧何这种做法,让刘邦的疑心更重了,于是他面临了第二次危机,因为萧何把子弟派到前线,一方面可以看成支持刘邦与项羽的争斗;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萧何的手伸得很长,不仅要管政治,还要将自己的族人安排到汉军的部队中来,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也是一种解释。

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大汉天子后,将萧何列为功臣第一,并赐他特权:可以佩剑入朝,也可以不向自己参拜,一听到这个待遇,很容易就想起三国时期曹操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当然刘邦不可能是傀儡皇帝,他是掌握实权的天子,但是在那个时代,以萧何为首的丞相,也掌握了国家的部分权力,可以说相权和君权甚至可以说旗鼓相当,达到分庭抗礼。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经过了几次努力后,借口总会有的,刘邦以贪污的罪名将萧何下了大狱,准备彻底解决萧何,找个听话的人来做丞相。可是过了不久之后,刘邦身边的护卫王卫尉居然质问他:“萧相国有什么罪过,陛下这么残暴的对待他呢?”就这个语气、这个口吻,已经把刘邦当作了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来对待,而且这个人居然是刘邦身边的近身护卫,能如此替萧何说话,难道他不怕死吗?

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刘邦意识到怕死的是自己,而不是这个王卫尉,和他一样的人恐怕不知有多少,只不过很多人在角落里隐藏,平时不会显山露水。王卫尉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其作用不过是告诉刘邦,萧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侵犯的是一个利益群体,如果处死萧何,那么这个群体就会变成敌人,而刘邦难道要杀尽身边的人吗?权衡利弊之后,刘邦只好作出妥协,放出了萧何,在萧何从大牢里出来见刘邦的时候,两人有了一段经典的对话。萧何见到刘邦之后倒头便拜,刘邦扶起他说:“相国不要这样了,你是贤相,而我是昏君,你为民请愿,而我残暴不仁,我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成全你的贤相之名,你说是吗?”

刘邦为何会放过萧何?只是因为自污保身?背后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至于曹参,世人都认为他和萧何矛盾重重,但萧何在临终之前,却推荐了曹参做自己的接班人。实际上曹参和萧何的矛盾,不过是萧何为了保住丰沛集团的利益,故意制造给刘邦看的,目的就是萧何倒了有曹参,曹参倒了有萧何,矛盾?逢场作戏而已,政治家的权谋可见一斑。

因此,不杀萧何不是刘邦仁慈,而是萧何背后的势力和他个人的智慧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Tags:萧何   刘邦   韩信   吕雉   史记   张良   项羽   商鞅   沛县   咸阳   郭旭的测试话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