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吴三桂陈圆圆的简介)

网络整理 2022-05-08 最新信息

关于江山与美人,古人见了太多例子,也经历了诸多论证,最后却并没有得出一个人人称赞的结论。这倒不是士人们放弃了建功立业的理想,而是江山与美人的“对决”实在太适合话本与戏台。不然,曾背叛明王朝的吴三桂就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先降清又自立的经历相比之下却鲜少被关注。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一、吴三桂与清军入关

想当年,大明已是积重难返;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则步步逼近京城;在不远处的关外,一支新兴的游牧民族势力也是虎视眈眈——任是平日里再不知生活疾苦的人,都能从空气中嗅到一丝存亡的危险——更不要说凭军功荣获平西伯之爵位的吴三桂。

吴三桂出身辽西将门,早年通过武举和家族荫蔽入仕,随后迅速升迁。至清军逼近关口的崇祯十六年(1643)前后,他已是崇祯皇帝托付身家性命的勤王肱骨。次年春,崇祯帝号令举国勤王时,吴三桂作为崇祯帝眼中的靠谱大将甚至还得到了平西伯的爵位。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但就如同“责任越大,能力越大”,吴三桂的位置越高,权力越大,他得到的关注就越多——尤其是企图拉拢他的清军的关注。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甚至在吴三桂受封之前就代替皇太极向其抛出了橄榄枝。

能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吴三桂自然不会在一开始就大大咧咧地与舅舅狼狈为奸。但超出他预料的是自己还没有完成名正言顺的勤王之举,就收到了崇祯帝已于京城自缢的消息。这使得这位新晋平西伯开始被动而又主动地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直到吴三桂决意加入清军阵营。

走到这一步,吴三桂生命的“高光时刻”也终于到来——传说吴三桂捧在手里的宠妾陈圆圆被占领了京城的李自成掳去。争论显然没用,动手也打不过,吴三桂心中对李自成那是一个愤恨。但男子汉大丈夫,真忍气吞声也着实窝囊。所以吴三桂“不得不”投靠清军,主动将其迎入中原最后的防线——山海关。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二、吴三桂与清廷的反目

吴三桂为陈圆圆怒发冲冠的故事,无疑是令说书先生们拍案叫绝的好素材。故事里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大将、惊艳时光的美人,以及上层社会的恩怨纠葛,亦是忙里偷闲的普通人最喜欢的情节。是故“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在民间的走红算得上是“水到渠成”。

而同样“水到渠成”的,是吴三桂在投靠清军之后也终有一日背叛了清廷。最为一员降将,尤其是在清军打开中原大门的过程中担任了重任的角色,吴三桂在降清初期受到的待遇其实并不差。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作为大清的开国功臣,吴三桂该得的物质奖励是一个不少。且应洪成畴的建议,清廷还将稳定、开发云贵的重任交由吴三桂。虽然客观说来,彼时的云贵还是欠发达地区,朝廷给吴三桂的任命也有点“明升暗降”的意味。但吴三桂在云贵也是天高皇帝远。这里的欠发达也意味着开发空间巨大。

事实上,吴三桂正抓住了这个机会。包揽云贵军政事务的他一面将云贵的人力物力一点点占为己有,一面又以平定、建设云贵的功绩为筹码,向清廷进一步讨要好处……至康熙朝,吴三桂已隐隐有与清廷叫板的趋势。待康熙帝决定为巩固朝廷统治而在西南一带进行撤藩时,把利益看得比忠义更重的吴三桂也果断起兵叛乱。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三、吴三桂与吴周政权

决意叛清以后,吴三桂与清廷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僵持。之所以是八年抗争,并非仅用八年参战的一方就能将另一方彻底消灭,而是因为吴三桂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叛清,于康熙十七年(1678)深秋便逝世。不过或许是吴三桂身上真的有某种奇妙的特质吧。尽管只“自在”了八年,吴三桂也确实做到了许多人想做却又做不到的事。

在宣布叛清后,吴三桂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安帅”,并改国号为“周”,定次年为周王元年(史称“吴周政权”)。而因为准备较为充分,尤其是过往数年里吴三桂统揽云贵军政大权,叛军在起兵之初迅速夺取了贵州、湖南、四川、福建和广东的大片土地。仅仅过了不到半年,长江以南就基本为吴三桂占领。

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

但与坐拥天下的清廷相比,吴三桂还是处于弱势。再加上彼时正是年富力强的康熙帝在位,随着战事的持续,吴三桂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无法再向北推进。待康熙帝处死被抓住的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后,不甘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哪怕他此时不仅只是割据一方,实力还日渐削弱。

不过有趣的是,吴三桂叛清八年,为帝五月,最后虽以失败告终,却留下了两个有趣的年号。前文提到,吴三桂在叛清自立初期即定“周元年”(即“周王元年”)。“周”在中国历史上以周朝为典型,是极富汉人特色的汉人政权名称。吴三桂给自己的政权定名为“周”,正是契合其所谓的“讨虏”、为汉人政权明王朝复仇。

吴三桂确定的另个一个年号,是其称帝之后新定的“昭武”。“昭武”在西汉时曾是地名,隋唐时是西域某政权名。因而吴三桂取昭武为年号,大抵没有太多的历史意义,而是看重其字面本义“致力武备”、“显扬武威”。这也符合吴三桂的一贯作风,亦利于壮大新生的“周王朝”的生命。

不过年号终究是“表面功夫”。吴三桂缺的并非是一两个与“康熙”叫板的年号,而缺与康熙帝叫板的实力。康熙十七年(1678)吴三桂死后,其嫡长孙吴世璠继位。这位远不及祖父的新帝很快就将吴三桂的心血付诸东流,徒留吴三桂一个人背上叛清的骂名,成为街头巷尾故事里的反派。

参考资料:

[1]薛祖军.试论吴三桂的降清[J].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0):112-117.

[2]杨洪波.论吴三桂叛清[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6):73-76.

[3]蒋圣培.吴三桂衡州称帝[J].湖南档案,2002(05):27-29.

[4]袁平.吴三桂起兵反清始末述评[J].云南学术探索,1998(05):68-71.

[5]李万禄.吴三桂反清期间的年号问题[J].西部学坛,1994(01):43-47.

Tags:吴三桂   康熙   崇祯   周朝   陈圆圆   明朝   李自成   美好   一直在身边   我在宫里做厨师   西汉   山海关   吴应熊   湖南   张献忠   四川   京城十二时辰   广东   评书   皇太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