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清沙工:沙海中耀眼的存在|防沙|苏建女性性心理健德堂忠|沙害

网络整理 2017-07-20 最新信息

768公里的临策铁路横贯阿拉善盟广袤戈壁,从亚马雷克、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边缘通过。它来自黄河沃土,穿过大漠戈壁,走进边城口岸,通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蒙古国。2009年底,临策线开通后,由于沙害肆虐,埋道频繁,随即在临策线中段苏宏图站区成立治沙车间,在风沙最频繁的风口路段下设了9个治沙点,后又建起了现代版的“蒙古包”——活动板房。呼和浩特铁路局职工也由此走进沙海深处。

“一天能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K667治沙点建在此起彼伏的沙丘间,是9个治沙点中最偏远的。夏日40℃高温下,板房就像“火焰山”;冬季零下30℃的严寒下,板房又成了“广寒宫”。治沙点生活物资全靠每周一趟生活车供应。技术员苏建忠虽只有28岁,却在这里治沙8年了。

清沙工的工作就是刮风时巡线清理线路积沙,无风时修补防沙网格和栽种红柳。“一天能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是清沙工的口头禅。

发现风沙埋道,清沙工就用对讲机呼叫支援。大伙儿在线路上一字排开,用铁锹将黄沙高高抛起,在风力作用下飘到远离铁路的地方。只要钢轨露出轨面,列车就能限速通过。等其他专业的“天窗点”作业时,再把钢轨下方的积沙掏空,增大流沙的通过能力,并把积沙装袋后背到低洼处掩埋。“打通轨底,铁锹使不上劲,是个技术活。”7月8日,苏建忠笑着说,“必要时得用手刨。”看到列车从清理过的线路上呼啸而过,无论多累,清沙工们都会很开心。

清沙工的另一项工作就是维护线路两侧阻挡流动沙源和固定沙子的防沙网格和高沙障。自从2011年在K667治沙点成功打出一眼水井并安装滴灌设备后,清沙工们就在线路两边的网格中种植耐旱植物红柳、梭梭、棱条。6年过去,植物渐渐长成,流沙遇到植被后被挡住。治沙点两侧各200多米的防护林已经成了荒漠深处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了清沙工业余休闲的好去处。

流沙很美,但不单单是风景

微风中的沙漠很温柔,金灿灿的流沙也很美,但在这里绝不单单是风景——一旦刮风,潮水般的流沙就会无情地吞噬铁路。打沙障,挂围栏,铺水管,种红柳,做绿化,各项沙害治理工作迅速展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K667治沙点60多公里的治理区内,铁道两旁的黑色防沙网格一眼望不到头,就像给钢轨穿上了长长的丝袜,水源能延伸到的路段长满了红柳。肆虐的黄沙在网格和人工植被的阻拦下放缓了脚步,停留在远离铁路的地方。

普通沙害区的风险解除了,严重沙害区的风险减轻了,原来的9个治沙点也陆续撤掉了3个,火车因沙害晚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2013年治沙车间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集体”;2016年,治沙负责人薛社贤被评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清沙工费梦星被铁路总公司评为2017年春运最美铁路人……

“你是我的软肋,更是我的铠甲”

今年2月结婚的苏建忠和家人的沟通全靠电话。他是家里的独子,务农的父母想把他留在身边。2009年,临策铁路招工,刚出校门的他不顾父母反对,一头扎到沙漠铁路。

每次和妻子黄志宏聊起父母,苏建忠的心总是隐隐作痛。贤惠的妻子总是安慰他:“家里的事情有我呢,你安心工作吧。”

黄志宏独自挑起了孝敬老人、勤俭持家的重担。看到妻子变得越来越独立和坚强,苏建忠却越发心疼。他告诉妻子:“你是我的软肋,更是我的铠甲!”

苏建忠常说,用不了多久,一定带着父母和妻子来看看临策线的变化和亲手建起的“绿洲”,体验一下清沙工平凡的工作和伟大的事业。

Tags:防沙   苏建忠   沙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