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元朝疆域图高清)

网络整理 2022-06-05 最新信息

汉唐荣光,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历史时期,除了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万国的来朝,汉朝的开疆拓土,唐朝的勇武拓边而形成的极为辽阔疆土也为后世所津津乐道。

然而却很少有人将由成吉思汗创建的蒙古帝国,忽必烈所定鼎中原的元朝视为民族荣光。

究其原因除了元帝国国祚之短,民族政策之恶劣外,更多的在于元帝国在对外战争中让人为大跌眼镜的表现,这好比你上街遇到满大街360度无死角的白眼朝你射来,光是汹涌澎湃的白眼就能让你无地自容,巴不得找个地缝钻起来。

这种感觉在元帝国两次远征日本的“元日战争”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当元帝国对日战争完败后,日本人的白眼足可以围着忽必烈的周圈万箭齐发,让忽必烈彻底无地自容。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也许有人会感到疑惑,曾经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人为何遭到东亚倭国的抵抗,竟以凄惨的完败结局收场?

要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着手。

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马成为蒙古人忠实朋友,马背上挽马张弓,来如闪电去如风的战斗风格使得蒙古汉子几乎全民皆兵。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由于历史上蒙古各部相互征伐,蒙古人始终没有形成一股强势有效的合力,这种局面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现才算彻底告于终结。

或许是由于蒙古人天生好斗的原因,随着公元1259年蒙古大军南进灭宋的过程中蒙哥大汗命丧钓鱼城,蒙古内部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相互厮杀,最终以忽必烈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正是因为这场内部持续七年之久的纷争,使得原本自成吉思汗一统的蒙古诸部及诸将心怀异胎,蒙古贵族之间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相互算计,以至于元朝短短九十八年,却出了十五位皇帝的奇特现象,几乎平均每六年就会更换一个皇帝,这种极为频繁的皇位更换速度,堪比当今的最高中央领导换届选举,甚至如今的换届速度都没能赶得上元朝。

与国祚400余年的汉朝25帝相比,元朝皇帝更换速度如同走马观花一般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在一个封建君主制国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特别是那些大一统的中央王朝,天子乃拥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压倒性权威,皇帝说一不二,没有人敢有任何藐视和大不敬。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如同元朝这般如此更换皇帝的频率足够看出来元庭内部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白热化程度,而这种激烈的宫廷斗争,一切肇始元凶都始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对皇位长达七年的激烈斗争。

正是由于宫廷内部严酷的政治斗争,元朝皇帝的君主权力得到了极大削弱,而形成了“臣强主弱”的政治格局。

元世祖忽必烈显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没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修复、改变这种因他与阿里不哥间的政治斗争而引发的“后遗症”,不久如此,忽必烈还以日本斩杀元朝使者为名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对日战争。

元代疆域远超汉唐,但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战争的结果以元朝的惨败而告终,当然“元日战争”的失败有民族矛盾、天气因素等客观原因,但元庭内部无休无止的残酷政治斗争极大涣散了蒙古人上层的政治合力,导致了原本可以轻松拿下的弹丸小国日本却久攻不下,反倒是被日本人打的丢盔弃甲,遗笑万年。

Tags:忽必烈   蒙古   元帝国   阿里不哥   蒙古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