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祁山辨(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哪里)

网络整理 2022-05-17 最新信息

祁山位置,不外两种看法:一是泛指说,一是特指说。持第一种观点的当首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祁山,但根据其在小说中所描述的位置,祁山西起上圭之南的西县,东至陈仓之东的眉县,东西绵延数百公里,横陈陇坂左右,看来他是把整个秦岭(至少是眉县以西)视作了祁山。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祁山辨

但在《三国演义》第100回中,他又用具体位置的描述否定了他的泛指说:“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这是把祁山位置具体定在陇坂以东眉县境内的渭水之南,斜谷之北。一会儿泛指,一会儿特指,前后矛盾,令读者茫然。持泛指说的今人代表是任乃强先生,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以下简称任注)注祁山条时说:“祁山,盖天水与武都间,秦岭西部大分水岭之统称。随山道要害筑城戌,故址甚多,皆有祁山之名”。任先生缩短了罗贯中泛指的长度,只把陇坂以西的秦岭大分水岭视为祁山。理由是“故址甚多,皆有祁山之名”。可究竟有哪些故址,座落何处,并未言其所据。持特指说的古籍较多。《开山图》日:“汉阳西南有祁山”。《水经注·漾水》注中云:“祁山在山番冢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卦西南二百四十里”,又云:“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省巩昌府西和县下列祁山条云:“在县北七里,后汉末置城山上,为戍守处,城极严固”,“其后诸葛武侯六出祁山,皆攻此城。魏明帝所云,西固祁山,贼来辄破者也”,“今山西南有南北二砑,古语南砑北砑,万有余家。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供军是也”。清·张澍辑《诸葛武侯集·遗迹篇》中引《元和郡县志》曰:“祁山在长道县东十里,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率众攻祁山,即此是也”。《巩昌府志·山川考》于西和县下列祁山条:“在县北七十里长道镇南,其山有城甚险峻”。《直隶秦志新志·礼县山水》列祁山堡条:“东四十五里,与祁山不粘不连,平地突起一峰,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削,上平如席,其下为长道河,即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时驻师之所,上有武侯祠,春秋祭焉”。现存六种版本的《礼县志》均言((祁山在县东四十里”。1983年修改版的《辞源》中释祁山条云:“山名,在西和县西北,三国时伐魏出祁山,即此”。这里还要提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的《三国演义》中附有《三国演义地图》,将祁山标在礼县境内的铁笼山以南,汉晋时仓洛二谷间的瞿堆百顷一带,即今西和礼县交界的大香山(又名百顷山、仇池山)位置上。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祁山辨

以上罗列了泛指说与特指说对祁山位置的各种界定。谁是谁非?笔者作些筒要辨释:明人罗贯中对祁山位置似乎只有个朦胧的总体概念,陕西省西部有祁山,他只知道陕西风翔府境内有岐山,却不知道陕西巩昌府境内有祁山。本是两指,因岐、祁同音而混为一山了。于是也就出现了小说中祁山地望不确定的矛盾。今人任乃强先生是位老学者,在阅读文献,考释祁山时发现:或曰在汉阳西南,或曰在上圭西南二百四十里,或曰在蟠冢(宁强县和天水县均有蟠冢)之西七十里许,或曰在长道镇南,或曰在长道县东十里,或曰在西和县北七里,或曰在西和县西北七十里,或曰去沮县五百里,或曰在礼县东四十五里,或曰西汉水迳其南,或曰长道河迳其南……甚至于在《水经注·漾水》中还有“小祁山水”说。对这些纷纭的说法,若悉心研究,详加考证,实乃均指—地。只不过因文献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确定的起点位置不同,所引用的地名不同,所经过的路线不同,加之治所与辖地的变化,而在记述的方位与道里上略有误差而已。例如,在西和县下降祁山时,《读史方舆纪要》云:“在县北七里”,是以旧治长道镇为起点的;《巩昌府志》云:“在县北七十里”,是以新治白石镇为起点的。再如,“西汉水迳其南”,是《水经注》规范化的说法;“长道河迳其南”是《秦州新志》用的俗称(西汉水流经长道镇的一段,俗称长道河;流经礼县城的一段,亦称西江)。再如,天水县有个蟠冢,宁强县也有个蟠冢,天水、武都郡址都是五迁,这都需要深入研究。而任先生面对这些纷纭诸说,既未仔细辨别,又未实地考察,自然会产生“故址甚多,皆有祁山之名”的印象,自然会得出“秦岭大分水岭之统称”的主观臆断。以至于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任注》在第395页释祁山时,为自圆其泛指之说,不得不把特指的亮之故垒(今祁山堡)与特指的祁山(今风骨碌梁)割裂开来:“亮之故垒,当在今天水县治与盐官镇之间;汉时,其地属汉阳郡之西县,今属礼县非今西和县西北七十里之祁山”。实际上,祁山堡正处于祁山中部南麓,位于盐官镇与长道镇之间,不是“非”,而“正是”今西和县西北七十里之祁山。不要说与天水县治,就是与天水县境也毫不相涉。笔者经实地考察,《水经注·漾水》中提到的小祁山,指的是今长道镇至西和县城途中,位于西汉水之南的,与祁I山隔河相对的石堡城。除此之外,今天水与武都间再无以祁山为名之地。放任先生的理由和结论均不能成立。祁山位置特指说的许多界定,文体是不错的,但不准确、具体。笔者根据对古籍的分析综合,特别是根据对实地的考察研究,认为这样界定才较符合实际:祁山位于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蚜(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全长约50华里。祁山中部南麓有亮之故垒(今祁山堡),上建武侯祠,距县城45华里。俗称的风骨碌梁为其正峰。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祁山辨

Tags:礼县   天水   我在宫里做厨师   水经注   西和   三国演义   秦岭   眉县   陕西   宁强   诸葛亮   三国   读史方舆纪要   西汉   香山   罗贯中   道县   山西   小说   汉水   春秋战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