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祖逖闻鸡起舞拼音版)

网络整理 2022-05-16 最新信息

伍子胥(Wǔ Zǐxū)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燕伋(Yān Jí)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字思,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渔阳(今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

燕伋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办起私塾,执教18年。其间,他想念恩师时总要登高望鲁,并用衣襟掬一些黄土堆在脚下,日久便堆成了十余米高的土台,人称“燕伋望鲁台”。现陕西宝鸡千阳县有燕伋望鲁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

李悝(Lǐ Kuī)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李悝(前455—前395年),魏国安邑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

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郦食其(Lì Yìjī)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郦食其,秦朝陈留县高阳乡(今属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人。他少年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又没有职业,只好在乡里做了里监门(相当于地保)。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和刘邦见面时,郦食其说自己不是儒生而是高阳地区的酒徒,得到了刘邦的喜爱而召见他,君臣一见如故。郦食其以其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楚汉战争后期,游说了齐国归顺。后来因韩信率兵偷袭齐国而惨遭齐王烹杀。

耿弇(GěngYǎn)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耿弇(3年—58年),字伯昭,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事,后劝父投奔刘秀,被任命为偏将军,跟随刘秀平定河北。

有一回,刘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战斗非常激烈。后来,耿弇的大腿被一支飞箭射中,他抽出佩剑把箭砍断,又继续战斗,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事情终归是能成功的。”

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也”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荀彧(XúnYù)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羊祜(hù)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dào)的儿子,名儒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的外甥。

出身“泰山羊氏”,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曹魏时期,接受公车征辟,出任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姐姐嫁给大将军司马师,投靠司马氏家族,仕途平步青云。魏元帝曹奂即位,出任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中领军,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册封钜平县子,迁。西晋建立后,迁中军将军、散骑常侍、郎中令,册封钜平侯。泰始五年(269年),出任车骑将军、荆州都督,加任开府仪同三司坐镇襄阳,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扩充军备,训练士兵,全力准备灭亡孙吴,累迁征南大将军,册封南城侯。

咸宁四年,去世,临终前举荐杜预接任职务,获赠侍中、太傅,谥号为“成”。唐宋时期,配享武庙。

祖逖(ZǔTì)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有一次,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长孙无忌(Zhǎngsūn Wújì)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李沆(Lǐ Hàng)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李沆(947年—1004年),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 。北宋时期名相、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年五十八。获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

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赵孟頫(Zhào Mèngfǔ )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赵孟頫(1254年 —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郑燮(Zhèng Xiè)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纪昀(Jǐ Yún)

容易读错的历史人名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Tags:荀彧   郦食其   伍子胥   祖逖   刘邦   我在宫里做厨师   曹操   千阳   汉光武帝   战国时期   羊祜   荀攸   李悝   杜预   荆州   魏文侯   涞水   南城县   政治   春秋战国   经济   孔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