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执金吾 读音)

网络整理 2022-05-12 最新信息

两汉以太尉主武事,而以三卿为禁卫武官,负责执掌中军。

所谓中军,亦称禁军,即戍守都城的部队。地方上的戍卫部队则被称作州郡兵。

按卫戍对象与活动范围来说,中军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由三卿执掌。

三卿,即护卫皇帝的光禄勋(郎中令),护卫宫城的卫尉(中大夫令),以及护卫京师的执金吾(中尉)。

本文想就三卿系统的职能与特点,依次展开论述。

本文共 4800 字,阅读需 9 分钟

光禄勋-郎中令

两汉之光禄勋,即秦代之郎中令,位列九卿。按照钱穆的考证,光禄勋的词源应来自“大麓阍”。远古时代的都城依山靠水,因此处在山麓、负责看守门房的人,便是大麓阍,即光禄勋。

注: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光禄勋又名郎中令,可知它是郎官之首脑。所谓郎官,即宫廷警卫。“郎”通“廊”,本意是指在宫禁门户中站岗的人,所以光禄勋可以视作皇帝个人安保的总负责人。

郎官是随从在皇帝近旁的一个侍卫集团……或曰:“郎之为言廊也”,因传卫宫殿廊庑之下而得名。--《国史大纲》

光禄勋系统的职责很明确,即“主殿中侍卫”。皇帝就寝时,郎官负责宿卫寝宫的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则负责在左右护驾。《通典》称光禄勋下属诸郎“皆掌门户,出充车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署郎吏二千余人,皆掌门户,出充车骑,其散郎谓之外郎。--《通典》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

三署郎皆掌门户,出充车骑

光禄勋的属官构成比较繁琐,有大夫、谒者、议郎等不参与宿卫任务的冗散,也有负责宿卫的人员。

在这些参与宿卫的人员中,又可以分为四类。其一是中郎系统、其二是郎中系统、其三是虎贲系统、其四是羽林系统。

(1)(2)中郎、郎中

中郎分为三署,即左署、右署、五官署。三署主官分别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

郎中亦分为三将,分别主车、户、骑三部。

从秩阶上看,中郎主官为比二千石,郎中主官为比千石,可知在地位与重要性上,中郎系统高于郎中系统。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汉书 百官公卿表》

郎在两汉具备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不是一般的兵,而是官。郎大多出身官宦之家,而南、北两军(即卫尉系统与执金吾系统)主要是从平民之中擢拔。

两汉时代,士大夫子弟大多都有过出任郎官的经历,比如曹操、二袁早年均出任过郎官。

(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魏书 武帝纪》

(袁术)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魏书 袁术传》

(袁)绍少为郎,除濮阳长,遭母忧去官。--《后汉书 袁绍传》

东吴的吏部尚书暨艳因为弹劾三署“选举非人”,便被下狱论死,可知光禄勋系统内,充斥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吴书 陆瑁传》

(3)(4)虎贲、羽林

虎贲一词,最初是《周官》记载的远古称谓,虎贲职务始于西汉武帝时期的“期门郎”,平帝时更名虎贲郎。

羽林军,源自西汉武帝时代的“建章营骑”,职能与虎贲相似,因此后世羽林、虎贲遂称禁卫部队的泛称。

其中,虎贲主要是从“材力之士”中选拔,羽林则是从阵亡兵士的遗属中选拔,因此也被称作“羽林孤儿”。

汉武帝建元三年,始微行出游,选材力之士执兵从送,期之诸门,故名期门。无员,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曰虎贲郎,置中郎将领之。--《宋书 百官志》

汉武帝建羽林骑,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官教以五兵,号曰羽林孤儿。--《汉书 百官公卿表》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

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养于羽林,号羽林孤儿

不过这些孤儿的数量总归是有限的,羽林军后来扩大选举范围,从边地六郡的良家子(即出身于巫、医、商贾、百工家庭之外的人)中擢拔。陇西临洮的董卓,年轻时便曾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常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补。--《续汉书 百官志》

汉桓帝末,(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魏书 董卓传》

一言蔽之,光禄勋统辖诸郎,直接负责皇帝的个人安保。皇帝就寝时,郎官便在寝宫之外执勤站岗,“掌宫殿掖门户”。皇帝出行时,郎官便跟随乘舆,“出充车骑”,随时随地护卫在皇帝身边。

卫尉-中大夫令

卫尉来自秦制,汉景帝时更名为中大夫令,后复为卫尉,位列九卿。

从《汉书 百官公卿表》与《续汉书 百官志》的描述上看,卫尉负责“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乍看上去似乎与光禄勋颇为相似,实际不然。

光禄勋负责的是皇帝的个人安保与寝宫的门户宿卫,卫尉则是负责宫城之内的安保,即“徼循之事”,需要在宫城之中巡逻。

卫尉,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丞一人,比千石。--《续汉书 百官志》

简而言之,光禄勋负责殿中宿卫,卫尉则负责宫城宿卫。

做一个比喻,光禄勋与卫尉的活动范围,可以视作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光禄勋是内圈的小圆,卫尉是外圈的大圆,圆心则是皇帝本人。

由于两汉的皇宫名目甚多,因此在不同的宫城之中,也会设有卫尉的分支机构,出现了诸如“长乐卫尉”、“建章卫尉”、“甘泉卫尉”等名目职称。

卫尉戍卫宫城,往往亲近皇帝。比如建安二十四年(219),长乐卫尉陈祎勾结相国掾属魏讽,阴谋反曹,可为例证。

(魏)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魏晋世语》

魏讽活动于魏郡邺县,而邺县的魏王宫没有长乐宫,因此长乐宫只能设在汉帝所居的许县,可知长乐卫尉陈祎是刘协的腹心。曹氏父子为此大开杀戒,疯狂镇压反对力量。

(魏)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曹)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资治通鉴 汉纪》

注:陈祎为许县长乐卫尉,见柳春新《魏讽谋反案析论》。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

魏讽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曹丕诛之

卫尉的下辖僚属,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等等。按张金龙《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的意见,由于卫尉负责宫城护卫,因此特别受到统治者的关注。东汉时,卫尉往往“以三公兼领,其职较重”(见纪昀《历代职官表》)。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两汉时的宫城通常建于城市的南部,因此卫尉(负责卫戍宫城)统辖的部队也被称作“南军”。

至于在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卫戍部队,由于在地理方位上位于城市北部,因此被称作“北军”。北军的首脑,便是执金吾(中尉)。

执金吾-中尉

执金吾,源自秦代的中尉。其职能是“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即掌管宫城之外、京师之内的安保。

除此之外,执金吾每月需要在宫城之外巡逻三次,同时兼顾武库兵器的保管工作,因此也被《续汉书》称作“执金御”。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续汉书 百官志》

执金吾虽然不在九卿之列(光禄勋、卫尉均属九卿),不过秩阶却是中二千石,与九卿平级。

执金吾的权力在两汉时代变化很大。

西汉时,执金吾的属官有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见《百官公卿表》),每个分支机构又各有所辖。

到了东汉,执金吾的属官只剩下丞一人、缇骑二百人、武库令一人(见《续汉书 百官志》)。除了每月例行公事地三次“绕行宫外”,执金吾基本沦为一个看守兵器库房的清贵闲差。

执金吾地位的下降,始自西汉武帝,当时被强化了职权的城门校尉,以及被增设的西汉八校尉(至东汉并省为五校),基本涵盖了执金吾的职能范围。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也领缇骑,在武帝时又“增屯兵”,与执金吾“徼循京师”的职能高度相似。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汉书 百官公卿表》

城门校尉,高帝置,从缇骑百二十人,武帝始增屯兵。--《要略》

八校尉则是武帝时增设。它们分别为掌管宣曲宫的长水校尉、掌管上林苑的步兵校尉、掌管池阳宫的胡骑校尉。

另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屯骑校尉“掌骑士”、越骑校尉“掌越骑”、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从职能描述上看,八校尉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北军,实际的执勤地点却集中在长安附近的皇家行宫或园林,核心还是服务于君主个人,而非护卫京师。

西汉八校尉的首脑是“中垒校尉”。如前所述,中垒系统本身是执金吾的属官,后来被分割出来独立领军,大大削弱了执金吾的权势。

汉有南北军,卫京师。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监五校营。--《宋书 百官志》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

武帝置中垒校尉,掌北军营

及至东汉,中垒、胡骑、虎贲三校尉遭到并省,改设“北军中候”统辖剩余的五校尉。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西汉的中垒校尉秩阶二千石,东汉的北军中候秩阶仅有六百石(与刺史平级),属于“小官管大官”的生动再现。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当为“四城”)。屯骑校尉掌骑士……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汉书 百官公卿表》

北军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监五(校尉)营。--《续汉书 百官志》

执金吾的权势在西汉武帝时已经被严重削弱,自东汉肇始,执金吾的地位又进一步下降。

(执金吾)本有式道、左右中候三人……中兴(指东汉建立)但一人,又不常置,每出,以郎兼式道候,事已罢,不复属执金吾。--《续汉书 百官志》

有趣的是,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对执金吾曾经颇有执念。

刘秀年少时曾在长安游学,有幸见到了巡行京师的执金吾,其车马仪仗甚盛,刘秀因此说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名言。

(刘秀)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 皇后纪》

可惜刘秀登基之后,却并未恢复执金吾的权势地位。到了东汉末年,执金吾已经完全沦为清贵冗散,不复西汉时的盛况。

到了曹魏时代,执金吾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失势军阀的养老职务。比如青徐集团的首领臧霸遭到软禁之后,便在执金吾任上终老。毫无疑问,彼时的臧霸是绝无可能染指中军权力的。

(文)帝疑(臧)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魏略》

(文帝)征(臧霸)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魏书 臧霸传》

光禄勋、卫尉与执金吾:论两汉的宿卫制度

文帝征臧霸为执金吾,位特进

按照张金龙的统计,两汉时代掌管宫城护卫的卫尉,所辖兵员约接近三千人;按照滨口重国的统计,卫尉的下辖兵员则超过一万。

与此相对,在八校尉独立之后,执金吾麾下直属的缇骑、执戟加上所署官吏,总数不超过八百,比卫尉系统要少得多。

注:见张金龙《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

不难看出,两汉时代,虽然京师的人口多、面积大,但负责京师安保的力量却极端薄弱;大部分兵力都被投入宫城,负责维护皇帝的个人护卫。

小结

两汉的禁卫官职,虽然名目繁多,但线索十分清晰,按照护卫对象与活动范围而言,可以分为三级。

最核心的层级,便是负责皇帝个人安保的光禄勋(郎中令),其下辖的主要力量,便是由官宦子弟组成的郎官系统。散郎(侍郎、议郎)负责顾问应对,郎中、中郎则负责皇帝的寝宫护卫与出行安全。在虎贲、羽林出现之后,光禄勋的职能进一步完善。

在核心层级之外,便是负责宫城安保的卫尉(中大夫令),他们负责在宫城之中巡逻。另外由于两汉的宫城一般建设在城市南边,因此卫尉系统,也被称作南军,这一系统的卫士人数在京师的护卫力量中占据最大的比重。

在殿中与宫城之外,便是负责京师治安的执金吾(中尉),即北军系统。

随着时间推移,执金吾的地位与权势不断下降,其执掌也被八校尉(五校尉)与城门校尉所瓜分。虽然它在名义上仍然是北军系统的首脑,但实际的直辖权力已经严重遭到削弱。

北军之中的八校尉,在西汉时主要卫戍行宫、园林,在东汉时被裁减为五校尉,开始“绕宫屯兵”。

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续汉书 礼仪志》

由此可知,五校尉的活动范围虽然仍在宫城之外,但已经逐渐接近皇帝的居所,与光禄勋、卫尉系统互相表里。

换言之,本该在名义上宿卫京师(主要是宫城之外的地区)的两汉校尉系统,终不免成为皇帝的私人禁脔。至于“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的北军首脑执金吾,在东汉时代沦为“主兵器”的清贵冗散,也可以视作一种巨大的讽刺了。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Tags:汉朝   汉武帝   汉书   汉平帝   曹操   董卓   举孝廉   汉桓帝   陇西   钱穆   熊猫宝来   濮阳   后汉书   袁术   汉景帝   时尚   周礼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