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网络整理 2019-05-06 最新信息

最近有些网红美食店挺火,整个五一节期间门庭络绎,我看着网上热火朝天的报道,突然回想起一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且说曹魏名臣何晏,那好家伙跟彭于晏一样,是整个魏国出了名的大帅哥,人以“面白如玉”著称,几乎说起美男子三个字,必会有人提及何晏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何晏

可是魏明帝曹叡ruì)不这么想,他老觉得何晏其实是个娘娘腔,早晚喜欢往脸上敷粉,不然怎么可能长得比女人还白净?

于是曹叡想了一计,想验验他是否真擦了粉,便专门找来何晏,说请他吃“汤饼”,既然是天子请吃,何晏当然快快乐乐的就去了,正好是七八月的酷暑天,他便在曹叡面前,吃着烫嘴的汤饼,到最后吃的大汗淋漓,汗珠恨不得跟黄豆似的顺着额头往下滚,何晏没办法,只能用袖子擦,结果没曾想却越擦脸越白,越白就越秀气,越显出他的英俊。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曹叡影视剧照

曹叡一看,当场惊讶,原来这曹叡真的是天生肤白,没有敷哪怕一丁点儿粉!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曹叡龙颜大悦,从此再也没怀疑过何晏是娘娘腔。

这个历史小故事虽然看似荒诞且有趣,但说的却是一种日常食物,名为汉代时流行于世的“热汤饼”,也称“水溲饼”,相当于现在的牛肉板面不切成面条,将整块面片与羊汤或牛肉汤一起熬煮,待饼熟以后,喝汤吃饼,这便是汉代百姓常吃的热汤饼,而且还分季节,就跟咱们今天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一样,热汤饼是属于秋后与冬天才吃的食物,夏天吃的话就难免如何晏一般大汗淋漓,过度排汗则对身子不好,而滚烫紧实的汤面在夏天也不利于消化。

如果硬要类比,就跟今天的羊肉泡馍差不多一模一样,只不过羊肉泡馍是将面饼撕碎,而汉代的汤饼就是把一整块面皮直接与汤一起煮。

《四民月令》汉·崔寔:立秋无食煮饼及水溲饼。——援引《千古食趣》作者:宏道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而说到饼的变革,永远也绕不开一个朝代:宋朝

而说到宋朝最著名的饼,更绕不开一种天下皆知的饼:炊饼

世人皆知武大郎主营卖炊饼,但这是小说里的情节,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人们最初对于饼的理解,不是我们今天单一的“以面肥为原材料,制成如纸张一样,可圆可方的饼状食物。

最初的饼,被称为“饨”,您猜的没错,正是馄饨皮儿,摊开在手心,其实就是饼,里面再包上馅儿的“馄”,那就成了一颗饱满的馄饨。

西汉·扬雄《方言》:饼,谓之饨。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深入来讲,文字的意义之一,在于形容某种物体,将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当时的古人,某天想吃饼了,很可能就会给卖饼的人说:“来张饨”,与今天我们去买饼几乎差不多。

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食物的具体形态与制作流程不同,但意义却相差无几。

比如汉代的水溲饼,就是和热汤混在一起吃,汉代百姓冬天吃饼,也大都是这种形式,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煮饼”,与今天的羊肉泡馍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当时的人们去吃“泡馍”,兴许就会说想吃汤饼,而我们现代人则说想吃“泡馍”。

到了宋朝,伴随时代发展与烹饪工艺的进步,饼的形式再次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改进,最终形成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美食文化,如“包子”“烧麦”等面点,均是脱胎于“饼”,而由宋人之手缔造的创新美食。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那么问题来了,又是何等原因,促使面点美食文化在宋朝得以发扬光大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随着北宋年间钢铁产量的急剧增长,铁锅已经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炊具,从而在原有的蒸饼基础上,诞生出更为丰富的美食样式。

很多朋友可能要问,为何从炊饼的发明,要说到钢铁产量的增长呢?

因为做炊饼,需要铁锅

而在北宋以前,钢铁产量碍于时代发展与技术局限,产量并不高,即使在钢铁冶炼彻底取代青铜冶炼之后,钢铁的普及率也很低,因为作为武器的主要原材料,钢铁在宋朝以前,一直受官府管控,就连铁矿也是历朝历代严令禁止私人开采,而民间所能买到的钢铁,基本上价格高昂,即使能买到的铁器,也以农具居多。

因此铁锅的普及率并不高,主要的炊具还是以陶器或铜器为主,并且人们的日常主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如秦汉都是羹,贵族的羹中有肉,为肉羹,而普通百姓则是菜羹,真正出现如面饼以及各种面粉所做的面点类食物,还是等到宋代以后,因为钢铁冶炼技术的提升才出现。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北宋铁锅

以1069年的宋朝岁铸铜钱为例,全年铸造铜钱高达500万贯以上,再换算成宋时的度量衡,一贯铜钱为25.5宋斤,约合现在的15.3kg,而500多万贯铜钱,足足需要耗费大约6万吨钢铁,而这一数字只会更多,绝不会更少。

然而这还只是铸钱方面,如果再加上百姓日常所用的铁器农具,以及军队所用的兵器等,整个北宋时期的钢铁产量必然十分惊人,否则根本满足不了宋朝人的日常需求。

《文献通考·卷九·铸币考二》:诸路铸钱总二十六监,每年铸铜、铁钱五百四十九万九千二百三十四贯。内铜钱十七监,铸钱五百六万贯;铁钱九监,铸钱八十八万九千二百三十四贯。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从铁锅应用并不高的基础上来说,虽然秦昭王时期已经发明出炊饼,但仍旧无法作为人们的日常主食,原因有二:

一、炊具的限制,如春秋战国时主要用青铜鼎等饪食器用来烹饪,饪食器可用来蒸饭,煮肉,但无法蒸制面饼,即使能够蒸制面饼,但青铜铸造技术发达的时候,钢铁冶炼技术并不发达,所以考虑到铁质炊具在民间并不普及的因素,面饼这类脱胎于小麦面粉的食物,自然也不会是日常食物首选,更何况春秋战国时的主要可食用农作物,还是以大豆为代表的“粒食”为主。

二、由于农具的限制,众所周知饼是面粉的加工物,而面粉又是小麦经过石磨加工后获得,因此在还没有石磨的春秋战国,难以想象秦昭王是如何制作出饼的,也有可能当时他所做的饼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相差甚远,更不用说还是以大豆为主要食物的民间百姓,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像我们现在可随时吃到面粉,人们主要的日常食物,还是以大豆等“粒食”为主,直到汉代时期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才逐步诞生了石磨等农具,从而才有了面粉,因此才有了我上文所说的汤饼等来自于面粉的食物。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另外补充一点,之前有学者认为石磨是春秋时期的发明家鲁班发明,但根据我国著名农业考古学家陈文华先生的观点阐述,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可食用农作物还是大豆等“粒食”,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石磨,在当时的形态应是用来研磨大豆的“石碾”,虽听上去近似,但实际作用有大不同,所以到了汉代,由于生产科技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的改变,小麦逐渐取代大豆等“粒食”在日常食物中的地位,而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占主导地位的“饭食”,才自然而然催生出石磨的发明,从这个基础上来说,我们可将石碾看作是石磨的过渡。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所以农具有所限制,就导致了面粉并不能作为人们的日常主食。

因此,相比较北宋时期,在炊具与钢铁产量均有所限制的情况下,北宋以前的人们所能制作的饼类食物样式也有限,直到铁锅大范围乃至全面普及以后,加快了烹饪的效率,使得烹饪变得更为高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宋朝时期对于文化的极致追求,硬件与软件的相匹配,使得北宋年间催生出别样丰富的面食文化,如世人皆知的“包子”,就是起源于宋代,由馒头演化而来。

《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而从包子的基础上,又演化出“兜子”等新颖面点,便曾盛极一时。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决明兜子。《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

追溯源头,包子的发明,最初正是来自于面饼的形态,人们将面饼之中裹上馅儿,放入蒸屉中进行烹饪,便制作出了美味可口的包子,因此包子和烧麦等食物,均是与“饼”这一面类食品一脉相承,并且在开放的宋朝得以发扬光大,并沿袭至今,作为我国南北人民的日常主食,最终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文化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人们日益旺盛的美食需求,并促使饮食结构就此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多样性的,更是充满了素食艺术。

在宋代,由于上文所述观点一中铁锅的普及,饼逐渐成为宋人日常餐桌上的必备主食,而当时并非只有我们现在理解的圆盘状面点才叫饼,但凡是“以面粉为原材料做成的面食”,在广义上均可称之为“”。

比如今天我们说吃饼,朋友可能会问是吃肉饼还是菜饼?

但如果是两个宋人站在一起,问今天家里做没做饼?言外之意就是问“有没有准备主食?”

所以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饼这个字,在宋朝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主食”,是一种广泛的代称,代指一切经过面粉加工而成的主食。

而“馒头”也被称为“饼”,或者说在宋代也有一种“饼”被叫做“馒头”,毕竟都是用面粉蒸出来的食物,只不过在宋朝,馒头与馒头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馅儿或无馅儿”,现在我们所说的包子,在宋朝时就是有馅儿的饼,在北方也被称为馒头,直到宋仁宗诞生后,包子作为有馅儿的饼的称呼,才被广泛使用。

《燕翼诒谋录·食货》: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后注曰:包子,即馒头。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宋仁宗·赵祯

再深入来讲,由于汉代时才发明出“石磨”,所以在汉代以前的我国古人,吃小麦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熬粥,二是米饭,三是炒制,等到汉代发明出石磨,才能将小麦碾碎,从而获取面粉,用来制作成饼等食物,因此在这个阶段,有碍于铁器的并不普及与文化限制等多方面因素,面食的种类较为单一,当然这种单一只是相较于宋朝来说,到了宋朝,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繁荣,人们的美食需求也日益增长,这才真正迎来了面点美食文化发展的巅峰期。

比如汴梁城内,随处可见各种饼店,简直是五花八门,各店家为了吸引食客味蕾,不断推陈出新,有了竞争自然就有了创新力,于是在《东京梦华录》中,仅一座开封城,就汇集了天下间数不胜数的面食饼店,如:

曹婆婆肉饼,张家油饼,胡饼,和菜饼等,堪称琳琅满目。

《东京梦华录·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焦、侧厚、油癕、髓饼、新样满麻。

还有各式新颖馒头,如“万家馒头,孙好手馒头,羊肉小馒头”,俱是当时极负盛名的馒头小食,其中的“万家馒头”,更是“在京第一”的顶级美味,而孙好手馒头,又与宋徽宗最爱的“瓠羹”齐名,由此可见此类面点在宋时的辉煌。

《东京梦华录》:省南门正对开封府後墙,省西门谓之西车子曲,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第一。《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穰、冰雪细料餶飿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串熟林檎、脂麻团子、江豆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东京梦华录》:桥西贾家瓠羹,孙好手馒头。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上述的种种事例,均说明了宋朝人在原有“饼”的基础上,进行了花样繁多的创新,而追根溯源,这种创新与宋朝时期的文化开放有莫大关系,以上文所列举的钢铁冶炼提升为基础,我们可得知铁锅的广泛应用,几乎相当于带来了一场美食文化的变革风潮,人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简单面食,而是有了更多精力与乐趣,创造出愈加新颖的各式面点,这既直接体现出整个宋朝社会的开放氛围,也从侧面证明出宋朝的经济繁荣,同时还是从熟食到科学烹饪的过程展现,乃至于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古人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富含人文思想的美食哲学。

毕竟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局势与繁荣经济的基础,国家整天闹战乱饥荒,天下间民不聊生,百姓也根本没有这些闲情雅致钻研美食,而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购买力也会随之增长,生活水平自然也会不断提升,基于这几方面的要素,最终促使宋朝民间发展出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而这些文化的色彩,不仅为大背景下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同时也能让我们后人深刻了解到前人与众不同的生活乐趣。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只是简单阐述了“”作为一种面食,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发展与变革,但也足以证明中国美食文化延续千百年,乃至数千年之久的历史特征。

期间经历了石器时代的生食,再到熟食与自然烹饪的过渡,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烹饪的美食体系与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对我们现代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可谓极深。

仅单单一个“饼”,只怕不用我多说,很多朋友从小到大,几乎是吃着各种美味可口的肉饼或菜饼长大的,而能够品尝到这些中华美食,自然离不开从古到今无数劳动人民积累的烹饪智慧与宝贵经验,经由前人不断的延续与创新,这就是一种美食的传承。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与此同时,研究古代美食文化,并不只是能单一的得出“美食文化丰富”的结论,还能以点看面,探知深藏在美食文化背后的时代发展本质,如通过“蒸饼”在宋朝时的改变,能探知宋朝时的钢铁冶炼技术提升对于面食变革的影响。

再如能通过秦汉时期熬煮汤饼的时代特征,探知到青铜器在古代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了解目前美食文化的形成根源大有帮助,于此才能更为全面的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展开来讲,我国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更对周边许多国家产生了难以否认的深远影响,除日韩两国,以及东南亚周边国家,我国美食文化千万年的不断对外输出,早已形成了以中华美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饮食文化核心圈,在这一核心圈内的其他国家饮食文化中,几乎都能找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子,这对于人类文明这一整体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巨大。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不断积累的经验与实践,变革自身文化的同时,最终发展出风味极富多样化的美食种类,以及富含人文思想的美食哲学,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物质文化遗产,我相信在如今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经过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努力,中华美食文化只会越来越博大精深,日复一日的源远流长。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原来古人都吃这种“饼”,宋朝更是把饼玩出了花样~!

——————

参考文献:

《四民月令》汉·崔寔:立秋无食煮饼及水溲饼。——援引《千古食趣》作者:宏道

西汉·扬雄《方言》:饼,谓之饨。

《文献通考·卷九·铸币考二》:诸路铸钱总二十六监,每年铸铜、铁钱五百四十九万九千二百三十四贯。内铜钱十七监,铸钱五百六万贯;铁钱九监,铸钱八十八万九千二百三十四贯。

《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决明兜子。

《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南食店:鱼兜子、桐皮熟脍面、煎鱼饭。

《燕翼诒谋录·食货》: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后注曰:包子,即馒头。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

《东京梦华录·饼店》:凡饼店有油饼店,有胡饼店。若油饼店,即卖蒸饼、糖饼,装合引盘之类。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焦、侧厚、油癕、髓饼、新样满麻。

《东京梦华录》:省南门正对开封府後墙,省西门谓之西车子曲,史家瓠羹、万家馒头,在京第一。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穰、冰雪细料餶飿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串熟林檎、脂麻团子、江豆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

《东京梦华录》:桥西贾家瓠羹,孙好手馒头。

本文作者:钱品聚(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56821591824846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宋朝   何晏   曹叡   美食   汉朝   泡馍   历史   北宋   馄饨   西汉   烹饪技巧   陶器   面条   烧卖   春秋战国   冶金   牛肉汤   武大郎   扬雄   文化   羊汤   板面   秦昭襄王   秦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