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阿拉善:从“谈沙色变”到“大明星小跟班子了点沙成金”|内蒙古自治区|林业|阿拉善盟

网络整理 2017-08-10 最新信息

从“谈沙色变”到“点沙成金”,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几十年来走过了一条知沙、防沙、治沙、爱沙的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之路。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适宜人类生产生活面积仅占总面积的6%,年均降雨量由东向西200毫米—40毫米。短短几十年,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没有了绿色屏障,沙丘变本加厉涌向草场。

打破恶性循环,就必然改变目前的生产方式。

禁牧的政策下达后,当地林业部门的基层干部一趟趟地来做牧民们的思想工作:要守住赖以为生的草原,就要先放草原一条生路。

有人把阿拉善治沙比喻成“精卫填海”。地广人稀的阿拉善,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荒漠化草原各占三分之一,而常住人口仅24万人。

“水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利用当地的灌乔木品种,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封沙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所长田永侦说。

连续30多年,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实施了飞播造林,绿色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达到300万亩以上,形成了长350公里、宽3公里—10公里的锁沙、阻沙带,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危害。

2011年,阿左旗林业局经过实验和考证,培植当地曾经就有的梭梭林,每一棵梭梭林的根部都能固定住一片沙,而更深的根底下正是嫁接具有多种药效的肉苁蓉的天然环境。

“梭梭第一年种下需要浇三次水,只要第一年挺过来了,以后就可以依靠自然降雨存活。三年之后就可嫁接肉苁蓉。”宗别立镇林业工作站站长徐利峰说,尝到甜头的牧民如今防沙治沙的积极性更高了,曾经搬走的人家也搬回来了。

据新华社

Tags:内蒙古自治区   林业   阿拉善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